在与时光交换中成长
2015-10-21吴炳发
吴炳发
时光是世上最神奇的东西。它从来都是一副公正的面孔,成全珍视者,毁灭藐视者。大自然用沉默与期待,与它交换出世界的缤纷;农夫用耐心与勤劳,与它交换出五谷的味道;孩儿用单纯与热情,与它交换出童年的精彩。作为一名教师,该拿什么与时光交换出专业的成长呢?
教育情怀决定成长境界
纵观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细读先生的著作,我们会时刻被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所深深感动。正是那种“爱满天下”“文化为公”的坚定的教育信仰,伴他走过艰难岁月,践行教育理想。可见,有什么样的情怀就会有什么样的成长境界。青年教师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应该重置教育心态,刷新教育情怀,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业,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让生命与教书融为一体。
2010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研讨会,几天下来,我深切感受到陶先生人格的永恒魅力和陶行知思想的博大精深,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仰慕思想的美丽结不出果子,只有全力投身实践,才可能品尝到成功的琼浆玉液。于是,在培训回来后,我从阅读陶先生的原著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吸纳思想,琢磨体悟,从教育教学到班级管理,都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大胆尝试,且行且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3年,我先后被评为“桐乡市学陶师陶先进个人”,学校“十佳班主任”和“十佳师德标兵”。
素养阅读决定成长格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内容,讲述的是作家肖复兴回忆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买来了叶圣陶先生编著的作文集《我和姐姐争冠军》,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我的读书笔记》等书仔细阅读,从中了解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了解叶老对肖复兴的影响,以及肖复兴对他儿子的影响。经过一番研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肖复兴的成长体验——“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同时对文本的解读也更加深刻了。
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分别从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等不同角度讲述成长故事,并在之后的“园地”中安排了“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的练习。根据课堂观察和调查,我发现学生在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时,能表达清楚具体事实,但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捕捉内心真切、细腻、独特的真实感受所致。而缺失真实感受的文章,是没什么价值可言的。
教学走向生本,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用心挖掘教材资源,采取有效策略,实现有的放矢,一课一得。因此,唤醒学生捕捉内心“感受”的意识,指导学生表达真实感受,理应成为本课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指向。于是,我决定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教学。第一课时在梳理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顺着“文脉”一线贯穿,突破长句的理解,感悟“楷模”的内涵。第二课时,选用肖复兴《感受比观察更重要》和其子肖铁《在神州爱犬公园里》两文,拓展叶老先生人品和文品的影响。肖复兴偶遇叶老,改变了人生走向,成为了一名作家。他带着叶老的这份教诲又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儿子也走上了文学之路。在群文阅读中,笔者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比观察更重要”的写作经验。再通过同龄人的两篇文章《习爷爷太害羞》《妈妈回家了》,再次印证学生的发现,调动起他们学习模仿的兴趣和激情,尝试捕捉和表达当下情境中最真切、独特的感受,实现写法迁移,习得技巧,提升能力。
后来,这一课的教学受到了教研员和广大听课教师的好评。这次大胆尝试,超越了以往的教学设计,让我深切体验到了拔节成长的快乐。在准备执教小古文研讨课《性缓》时,我依葫芦画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让我意识到,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三个知识结构。为此我常常躬身自查,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读什么,每日不息不怠。
我想,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是没有围绕教师职业的需求,进行教育理论、学科知识、人文常识等多方面的素养阅读,便没有广阔的文本解读视野,也就不会有成长格局的提升。
教育写作决定成长高度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一不重视教育写作。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告诫说:“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种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在从教的18年间,我从不重视、不善于教育写作,到如今陆续获奖或发表论文、随笔等50多篇,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边实践,边思考,边写作,一路感受着教育写作对专业成长的巨大促进作用。
记得此前,我曾为“学困生”的存在而狂躁、无奈,但通过阅读和思考,调整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由此写成的《“学困生”是错开季节绽放的花儿》《把眼睛放在学生的心里》等文章,并得以在教育杂志上刊出。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结合实践写成了《夸夸我的同学》《<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等教学设计,分别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德育》等知名刊物上。我还结合课例深入思考,写成了《在对比中养护学生的言语追求》《教学之妙,存于一心》等论文;又在班级管理中不拘泥常规,大胆探索,不断反思,写成《新学期开门“七件事”》《让班级文化在“动”“静”间悄悄流淌》等,分别发表在《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等教育刊物。
虽然这些文章并不能流芳百世,但是一行行,一页页,一篇篇,见证着自己行走的足迹。它们是教育路上成功的点滴,更是自我教育人生高度的一点点奠基。
我相信,有了深沉的教育情怀、广博的素养阅读、坚定的教育写作,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时光一定会给我们精彩的回报。
(作者单位: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浙江嘉兴 3145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