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身葬父

2015-10-21民文

民间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天仙配董永老槐树

民文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八则故事。因为被改编为《天仙配》,使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这个故事的原貌很简单。在汉朝的时候,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地方住着一户贫苦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董永。董永家境贫寒,母亲早逝,父子二人因避兵乱迁居到安陆(今属湖北)。他为人诚实,勤劳谦逊,村人皆有口碑。董家靠租种地主家两亩薄地维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归,辛辛苦苦,遇到风调雨顺,打下的粮食除了交租,还可以勉强糊口。不料这一年老天大旱,秋后颗粒无收,地主催租逼得紧,董老汉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个孝子,他想方设法给老爹爹四处买药,可是当他提着草药回到家中时,老父亲已经咽了气。董水心中悲痛万分,眼下手中分文皆无,拿什么去给父亲买棺木呢?他想来想去,只有卖身葬父。董永卖身为奴,得钱一万文,葬埋了父亲。

一天上工的路上,董永在一棵大槐树下遇到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主动提出愿和董永结为夫妻。其实,这个女子就住在邻村,早就听说董永勤劳尚礼,又孝敬老人,便萌动了爱慕之心。董永听罢,喜之不尽,遂成就了这桩美好姻缘。

婚后,夫妻二人一起去财主家,男耕女织,很快就还清了债务,夫妻双双归来,过起了自己甜美的耕织生活。

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越传越广,渐渐地被改编成了神话故事,演化成了仙女下凡、指槐为媒、土地爷作证、金梭织锦、王母拆婚、桥头送子的“天仙配”了。

话说董永埋葬了父亲,三日之后便到傅员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头痛苦,愁眉紧锁,不住地长吁短叹。走着走着,见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个土地庙,便想在这里歇歇脚。这时,有个姑娘来到大槐树下,问董永到何处去。“我乃贫苦之人,老父故去,无力埋葬,向那傅员外借钱葬了父亲。今去卖身抵债,要做三年苦工!”董永说完,叹了一口气。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如今小女子无家可归,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结为百年之好?”

“你我素不相识,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董永忙说道。

“那就请老槐树做媒吧。”

“老槐树如何能做媒?”董永不解地问。

“你可问老槐树三声:你愿意为七姐和董永做媒吗?老槐树如果答应三声,就是愿意。” 于是董永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老槐树,你可愿意为我们做媒吗?”

老槐树突然开口说:“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愿意!”董永一连问了三遍,老槐树就回答了三遍。后来,董永和七仙女在老槐树下结成了夫妻。夫妻俩到财主家做工,期满后高高兴兴回到家了。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听到那婉转动情的戏,人们眼前便浮现出黄梅戏的画面。其实,这个故事早在曹植的《灵芝篇》中就有记载,后来在《搜神记》中也有记载,明代传奇有《织锦记》,地方戏中的《天仙配》则又不断演绎着这一动人的故事。

除民间口头传说外,这个故事还被文人写进了传奇及剧本,有《董永遇仙传》、《董秀才遇仙记》等,都为故事披上了神话色彩。明代的《遇仙记》、《织锦记》等传奇中,董永是个秀才。到了清代,许多地方剧种通过浓墨重彩,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透露出对董永贤孝勤劳品德的敬慕,对恩爱夫妻被拆散的一种同情。后来,安徽的黄梅戏《天仙配》,把这个故事不仅搬上了舞台,也搬上了银幕,一下子轰动了全国,使之广为流传,让人津津乐道。

猜你喜欢

天仙配董永老槐树
《董永传说在西南的传播与认同》出版发行
天仙配
山羊奶奶的老槐树
《天仙配》与董永故里东台
中国寓言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
老槐树
董永故里话孝心
两棵老槐树
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荣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