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5-10-21张晓磊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张晓磊

【摘要】目的:探讨肠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43患者治愈。5例患者死亡。结论:针对肠瘘患者,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肠瘘;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0-01

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异常的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至体外。肠瘘在腹部外科临床工作上并不少见。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使手术范围不断扩大,且对同一患者常应用手术治疗、化学疗法、放射治疗等多种疗法,均使肠瘘的发生率有所增高。

1一般资料在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肠瘘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最小38岁,最大77岁,平均52岁。肠瘘原因为外伤、粘连性肠梗阻、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瘘等。病程18~15d。

2护理

2.1维持体液平衡保持有效吸引,避免因食物引起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所致的肠液大量分泌,减少消化液的持续漏出。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征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正确记录出入量;遵医嘱收集血标本,分析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若病人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差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应及时调整输液种类、速度和电解质。

2.2.控制感染取低半坐卧位,以利漏出液积聚于盆腔和局限化、减少毒素吸收及引流。)加强负压引流及灌洗护理,观察病人腹部疼痛、腹胀及腹膜刺激症有无缓解,并遵医嘱应用有效抗菌药控制感染。

2.3.营养支持由于大量营养物质从瘘流失,加之禁食、感染及消耗,若不注重营养补充,机体将迅速发生衰竭,因此,必须重视营养支持并根据医嘱提供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应护理。当处于瘘的早期时,多为经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避免导管性感染;随着病情的稳定、漏出液减少、肠功能恢复,逐渐恢复肠内营养;此时多通过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剂,应注意营养的温度,逐渐增加灌注量及速度,避免引起渗透性腹泻;加强喂养管的护理[1]。

2.4.瘺口周围皮肤的护理瘘管渗出的肠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常造成周围皮肤的糜烂,甚至溃疡、出血,因此,保持充分有效的腹腔引流、减少肠液的漏出是预防皮肤损伤的关键。:应定期观察负压吸引是否通畅,及时处理引流管堵塞。及时发现并吸净漏出的肠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清洁后涂抹复方氧化锌软膏保护。清洗皮肤时应选用中性皂液或0.5%氯已定。若局部皮肤发生糜烂,可采取红外线或超短波等理疗处理。

2.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5.1堵片移位或松脱和肝、肾功能障碍:对用堵片治疗的病人,须注意观察,预防堵片移位或松脱;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予以调整或更换合适的堵片[2]。严重肠瘘病人因丧失大量肠液及营养物质,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组织灌注量减少及腹腔内感染等,可诱发肝、肾功能障碍。护理时应注意: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改善组织灌注,慎用可致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加强监测:注意观察病人对肝、肾有毒性作用的药物的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以便及早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或障碍;合理补充热量和氮量,尽早恢复经口饮食。

2.5.2胃肠道或瘘口出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以及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若发现出血或引流液呈血性,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安慰病人。避免负压吸引力过大、损伤肠黏膜而导致出血。根据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负压吸引压力,保持引流通畅。若明确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应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必要时做好手术准备。

2.5.3腹腔感染及肠瘘术前3天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并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术前2天进无渣流质,术前l天禁食。术前3天始以生理盐水灌洗瘘口,术日晨从肛门及瘘管行清洁灌肠。由于病人长期未经口进食,可发生口腔溃疡等,应予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漱口2次/d,并观察口腔黏膜改变,及时处理口腔病变[3]。术后:禁食期间继续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并做好相应护理;此后逐步恢复肠内营养或经口饮食。肠瘘术后留置的引流管较多,包括腹腔负压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应妥善固定并标明各种管道,避免扭曲、滑脱;每天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注意连接紧密,勿错接;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遵医嘱合理应用抗菌药并观察其效果。经常巡视,询问病人有无伤口或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观察腹部切口有无红肿、发热;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早发现感染征象。

2.5.4粘连性肠梗阻术后病人麻醉反应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可予半坐卧位。指导病人在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如多翻身、肢体伸屈运动;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避免术后发生肠粘连。监测病人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若发生,应及时汇报医师和协助处理,并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

3健康指导肠瘘病人由于长时间禁止经口进食及切除部分肠段,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下降,故应告诫病人出院后切忌暴饮暴食,早期应以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清淡低渣饮食为宜;随着肠道功能的恢复,可逐步增加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每天进行适量户外锻炼。定期门诊随访,若发现腹痛、腹胀、排便不畅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黎介寿.肠外瘘.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8.

[2]王华勤;浅谈护理服务中的细节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18期

[3]黎介寿,任建安,尹路.肠外瘘的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00-103.

猜你喜欢

并发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