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七巧板在幼儿期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价值
2015-10-21袁喆俞亚明
袁喆 俞亚明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中国民间玩具七巧板的造型及艺术特点,从幼儿期3岁至6岁儿童认知习惯和发展特点入手,着重分析其在幼儿成长中感觉、知觉、想象、思维四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作用。并提出在现代玩具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应用传统民间玩具元素,旨在探讨民间玩具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七巧板 幼儿 认知发展
民间玩具作为一种审美艺术与功能性产品的结合,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历史长卷中,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那时起,直至今日还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中,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着创造性的作用。七巧板作为中国民间玩具中一颗璀璨的珍宝,从清代正式演化成型后,便开始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或智慧板,是中国益智玩具的始祖,与华容道、鲁班锁、九连环合称中国四大益智玩具,其影响力直至今日。七巧板继承了宋代“燕几图”与明代“蝶几图”的构成原理,由一种文人的室内游戏演化为一种儿童游戏的器具。清代作家陆以湉在其随笔《冷庐杂识》一书中记载到,“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可见早期的七巧板雏形就因其多变有趣的外形得到民间的认可与喜爱。而今日之七巧板依旧沿袭了历史传承下的形态,由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组成,但在色彩与材料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则有了更多的变化。
一、七巧板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价值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3岁至6岁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认知行为高速发展,积极有效的外界刺激有助于其智力的开发和早期教育,养成良好行为。
(一)七巧板的色彩组合有利于幼儿感知觉训练
到达幼儿期,各种感觉在儿童认识事物中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触摸感觉在幼儿期以前,以及儿童成长期认识事物过程中一直起着主要作用。但随着逐步的条件刺激,主导作用慢慢由视觉、听觉代替。虽然儿童的成长,触觉越发的精细化、准确化,但比照视觉仍然处于从属地位。这时视觉、听觉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
七巧板的设计通常以多种色彩组合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有效锻炼幼儿的视觉敏感性,加强其对不同色彩的区分与认识。同时,幼儿在使用七巧板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每块单体图形形状和色彩的观察,培养其观察力。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有意识地组织儿童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可以为儿童感知觉的训练提供有力保障,是未来成长过程中学习活动的基础。
(二)七巧板的平面组合方式在游戏中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与抽象思维的启蒙
幼儿期是想象力发生发展的窗口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儿童沿袭了前幼儿期认知的发展特点,3岁以前的儿童已有了初步的想象,但内容还很贫乏,且都属再造想象,有意性差,无预定目的。这种状况到幼儿期,随着儿童生活活动的丰富,过程中累积到的经验与不断发展的游戏活动,使得想象力得到了加速发展。
七巧板最重要的玩法在于利用其多样化的平面组合方式,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由、自主地拼出各式趣味化的图形,这一过程中,幼儿根据其自身对生活中事物认识的经验,借由七巧板中的不同形态进行加工、重组,并赋予其新的想法与意义,建立起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展。有实验显示,在3岁至6岁阶段儿童活动中,给其七巧板作为游戏工具时,当老师拼出一个类似中文“人”字形的图案时,孩子可以依据图案给出多样化的对应形象,如房子、梯子、倒着的对钩等。可见,幼儿在玩耍七巧板时可利用其组合方式将抽象的图形转化为具象的实物,有助于在开放环境中发散思维,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而在玩耍时,儿童因其知识经验的欠缺,往往更加没有拘束,这种漫无目的地玩耍反而会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构图形,更有利于思维的独特性发展和抽象思维的培养。
二、民间玩具设计元素的再发展
七巧板因其色彩、几何分割方式、平面构成形式,在儿童的认知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其感知觉的敏感性与精确性,更能促进儿童抽象思维与想象力的发展。传统七巧板的设计对幼儿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消息傳来,许多民间玩具在内的民间工艺美术迎来发展高峰,掀起了发掘、整理、保护、抢救的热潮。然而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尤其是电子玩具逐渐占据儿童的生活,使得传统民间玩具变得黯然失色。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传统智力游戏之一的七巧板,在设计上并不繁复,却能在变化中表现万般形态,让儿童在把玩之中得到丰富的认知体验。所以,现代玩具设计中,应更多地借鉴七巧板这种突破玩具本体性功能的方式,以模块化的设计手法,让儿童在游戏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像现代玩具设计中的雪花片、磁力棒等就是运用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秀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民间玩具中优秀的设计元素得以发扬,为儿童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注:本文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院级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民间玩具在幼儿期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价值研究——以七巧板为例”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董奇.儿童创造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石永娟.七巧板的特点及其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3]丁学明.中国古老的拼图游戏——七巧板[J].今日中学生,2009(6).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