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探方面的找矿异常模式
2015-10-21区朝辉
区朝辉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区域化探技术也逐步向着成熟化、系统化以及高效化发展,其技术特点与优势也逐渐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近年来我们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发现在区域化探技术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异常。并且这些异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特征以及化探地质背景。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针对这些化学性质和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出了一套体系完善的化探方面的找矿异常模式。
[关键词]区域化探 找矿 异常模式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268-2
1引言
区域化探是一项专门针对找矿异常的技术,它能为找矿异常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性指导作用。通过有效圈定地球当中地质矿藏的化学异常问题的范围,来比较所圈定的成矿样本类型,进而确立化探找矿异常模式。它是筛选和评价区域化探异常的重要步骤和主要环节。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化学性质和地质背景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体系完善的化探方面的找矿异常模式,以期能够科学的指导区域异常的筛选和评定,有效促进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区域范围内矿点异常的特点
所研究区域范围内形成矿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为热液成矿,它主要是由于受内部的地质因素所形成的;第二种方式为沉积成矿,它主要是由于受外部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根据地质年代来对其进行划分,热液成矿主要形成于地质相对比较活跃的二叠纪以及侏罗纪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受地质作用的影响较大,进而促进了大量热液型矿床的形成。
2.1区域矿床情况
研究区内的矿点裸露在地层表面部分的主要岩层构造为复杂性的地质岩层构造。门德沟岩体是该区域矿床中主要的裸露岩层,矿点岩层主要呈现岩基特征,主要位于矿点区域的中北部。从该区域的矿床特征上看,区域内形成了两条长、宽约为四十米和四米的岩脉。
通过观察岩体的发育特征可以看出,生成年代较早的岩体主要位于安山岩中部。而安山岩中最为常见的矿石种类基本上都是由矿质特征所呈现的细脉渗透状的磁铁矿以及星点渗透状的黄铜矿等。此外,还有一些黄铁矿以及蓝铜等等。该区域主要是由于受热液成因影响和侏罗纪特殊岩体侵蚀的共同作用才生成了矿石的此种特征,并促进了蚀变带的形成。蚀变带有多种类型,但需注意以下问题:(1)蚀变带的硅化:由于岩体的变化主要位于安山岩的外部,其岩体的性质也大多呈现出斑块状和星点散状,蚀变带特别容易出现硅化的现象。(2)蚀变带出现阳起石化:和硅化现象所存在的显著差异在于,其发生变化的条件基本上都是接触了安山岩的内部结构。此外,蚀变带也有多种情况,如绿帘石化、绿泥石化以及绢云母化等。分析比较主要礦点的矿石,通过拣块化学的方式来科学的进行化学分析,这种方式能准确找出各种矿石元素在对应岩体中的含量。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该研究区域内的铜、铅、锌等金属元素的品位较低,而对于金、银等相对稀有的金属元素的形成具有较大优势。
2.2矿点的异常
该研究区域内的某个矿化点位发生异常,通过区域观察可以发现,该异常点主要位于由于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北部裸露岩石中,同时在偏南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相同的状况的矿化点,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沉积型。观察发现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发生矿化异常的元素主要是W、Mo 等,其主要生成的异常元素分别为B、Ag、Y、Li、V、Zn、Cd、F、As等。而发生异常的大部分矿化点主要出现在蚀变带以及门德沟岩体上,一般情况下,这种岩体环境有利于形成非单一的伴随浓集中心。但是,所形成的这种浓集中心通常在位置上不能重合,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水系在进行相应的异常矿化点位测定时位置发生水平移动。位于中北部的矿化异常显示出较高的相对强度特征;此外,不仅具有较大的规模:而且具有显著的浓集效果和较为明显的浓集中心;热液成矿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3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方法
3.1直接找矿方法
在实行区域化探的初期阶段,其主要的勘查对象是地表露头矿以及浅部矿,所以,早期的区域化探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大规模、大范围的进行成矿元素异常的搜索,然后再根据自身具有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局部异常的逐步筛选工作,进而根据局部异常状况来更进一步的开展更加详细的普查工作,以充分达到人们找矿的目的。种种方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找矿的的所有希望都充分寄托在研究区域内的局部异常较高的地带,在最初的找矿工作中,这种方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实用性。通过这种传统的直接找矿方法的指导,所应用的勘查地球化学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识别矿化作用的“仪器”,逐渐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它主要依据异常的规模、元素的含量、分带的系数以及金属的量等特征值来评价和解释矿化异常,但是由于它所研究的指示元素地质含义不足,在找矿时仅仅依靠片面的找矿思路,进而导致区域化探找矿勘查的见矿率相对较低。
3.2间接找矿方法
随着普查找矿力度的不断加大,浅部矿以及地表露头矿的数量逐年降低,这就使得找矿的难度逐年加大,传统的直接找矿方式已无法满足区域化探方面的找矿需要。由于矿区地质构造的不同以及剥蚀程度的差异,诸多的“高、大、全”异常矿体已无法对应于成矿客体,而从较多中等异常强度、元素组合短缺以及分带较差的异常中也可以找出规模较大的矿床。传统的直接找矿方法,将其所有的注意力基本上全部集中于研究区域内的局部异常较高的地带,对于数据较低的地带不够重视,这就会使大量的有用信息丢失。众所周知,优良的地质环境是形成矿床的主要条件,这种优良的地质环境在地球化学上主要表现为异常周围的化学背景,所以要对矿床的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要着眼于区域,从控矿地质因素入手,进而来较为全面地研究异常的形成机理和特征,完成异常筛选。同时,随着人们对成矿作用矿床地球化学分带的认识,就需要我们来系统地来对较为典型的各类矿床模型进行总结,从不同类型矿床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入手,来较为全面的分析出元素迁移富集的规律,进而对相应指示元素的组合极其找矿标志进行总结,并提供局部异常解释和区域异常筛选的依据。
4区域范围内矿点异常模式
我们通过探讨研究区域内的矿化位置以及以中北部为主的异常区域,并通过以其地质环境和异常数据的背景为特征,进而来分析矿化异常进行的矿化异常模式。所以,可以通过相应的分析模式来完成找矿异常模式的過程。
首先,分析比较矿化区域异常方面的综合特征,通过详细分析研究区内矿化异常区域的浓集度、以及异常强度等因素,进而总结出该区内的矿化点的异常伴随元素组合以及异常元素组合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其次,通过分析异常的浓度状况,主要是针对其从外到内的成矿因素和伴随元素的浓度情况来进行分析。最后,要准确掌握由外到内的成分分带情况,以便能够准确的确定区域范围内的矿点异常模式。另外要高度重视发生矿化几率比较大的内带部分。
5区域化探找矿的参照点
通过对区域范围内出现异常矿化点情况的分析,并详细结合地质方面以及地球化学属性等方面的因素,进而来形成符合区域找矿的主要标志。第一,要用地质矿产的性质来用作区域化探方面找矿异常的主要标志点。通过详细分析该研究区内相应的矿床数据特征,并有效结合所显示的异常效果,来划定地层标志、岩浆岩以及构造标志等。第二,将地球化学属性作为区域化探方面找矿异常的重要标志点。由地球化学属性特征在其化学找矿标志方面所表现出的几点特征。如:在与其成矿相关的大多数特殊岩体中通常含有较高的SiO2、K2O 等成分,但是区域化探的这种异常现象通常多发生于Fe2O3 、MgO以及CaO含量较高,SiO2含量较低的岩层中。此外,通常矿化的主要位置大多出现在地质较高的环境下,具有较为特殊的元素组合形式。第三,通常矿化异常大多位于多种元素的异常区、带上,并且该异常通常具有典型的矿质异常的特征,其主成矿以及伴生元素不仅规模较大、异常强度较高;而且其具有极其复杂的综合异常组分和较为清晰的浓集中心。
6结束语
区域化探找矿方面的异常模式通常是指:通过分析和整理与矿点相关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地质环境特征,而建立起的区域化探方面的找矿异常工作。它主要是以地球的化学属性来作为主要坐标系数,用地质环境来作为参照的标准,进而来指导和评估研究区内的找矿异常工作。该模式的确立不仅对于找矿的异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有效促进我国的矿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对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桂阁,李艳秋,常春郊,丛润祥,张慧玉,陈勇敢,王美娟,朝银银.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综合异常法研究[J]. 黄金科学技术,2013.(04):233-236.
[2]彭立华,王晖,王晓云. 区域化探找矿异常模式浅析[J]. 中华科技风,2012.(16):223-226.
[3]龚鹏,马振东. 矿产预测中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和评价[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S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