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的分析
2015-10-21倪淑兰
倪淑兰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一记录,然后观察其病理学组织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鼻腔鼻窦肿瘤构成比按组织来源的排序为:异位颅内组织肿瘤、软骨组织、淋巴造血组织、软组织和上皮组织;良性肿瘤排在前列的依次是异位颅内良性肿瘤、血管瘤、骨瘤、纤维瘤和乳头状瘤;恶性肿瘤排在前列的是: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素瘤、腺样囊性癌、淋巴瘤和鳞状细胞癌。其次,本组所有患者软组织肿瘤共20例,恶性肿瘤9例;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15例,全部为恶性肿瘤;骨与软骨组织肿瘤10例,恶性肿瘤1例;上皮组织来源共30例,恶性肿瘤共16例;异位颅内肿瘤5例,恶性肿瘤3例。结论: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特征非常明显,肿瘤位置的不同其临床特征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依旧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诊断主要还是依靠病理检查。
【关键词】鼻腔鼻窦肿瘤、病理组织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59-01
从临床上来看鼻腔鼻窦是上气道比较特殊的一个生理部位,可以引发的肿瘤类型非常多,[1]为了能够进一步掌握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以便能推进其诊断技术的发展,我院以80例患者实例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治疗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其中75例患者为首发,其余5例患者曾在其他医院进行过相应的治疗,复发后到我院进行治疗。
1.2方法
对本组8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构成比进行完全统计,然后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临床特征。
2.结果
2.1临床发生特点
本组8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鼻塞、鼻出血或麻木等症状,经检查确认为鼻腔鼻窦占位;本组80例患者中有39例为恶性肿瘤,41例为良性肿瘤,经过对患者的调查我们发现,鼻腔鼻窦肿瘤的高发人群为工人、公司职员和农民;由于鼻腔鼻窦肿瘤的原发位置判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组所有患者均是通过手术记录、病理活检或鼻腔CT对原发位置进行判断,根据肿瘤的原发位置,本组患者中:蝶窦肿瘤15例,额窦肿瘤25例,筛窦肿瘤40例。
2.2病理组织学特点
结合我院患者的基本情况来看,80例患者的鼻腔鼻窦肿瘤总构成比例依据组织来源由低到高分别为:异位颅内组织肿瘤、软骨组织、淋巴造血组织、软组织和上皮组织;其中软组织肿瘤共20例,恶性肿瘤9例;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15例,全部为恶性肿瘤;骨与软骨组织肿瘤10例,恶性肿瘤1例;上皮组织来源共30例,恶性肿瘤共16例;异位颅内肿瘤5例,恶性肿瘤3例;本组患者中良性肿瘤排在前5位的由低到高依次是:异位颅内良性肿瘤(2例)、血管瘤(6例)、骨瘤(8例)、纤维瘤(10例)、被覆上皮来源的乳头状瘤(15例);恶性肿瘤排在前5位由低到高依次是: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恶性黑素瘤(4例)、腺样囊性癌(9例)、淋巴瘤(10例)、鳞状细胞癌(14例)。
2.3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
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中,恶性肿瘤为39例,30例患者(76.92%)采取进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10.26%)转肿瘤科放化疗,另外5例患者(12.82%)主动选择放弃治疗;良性肿瘤为41例,38例患者(92.68%)行手术治疗,3例患者(7.32%)要求出院。
结合资料可以看到,手术治疗依旧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具体的方法有:鼻腔鼻窦传统手术和鼻内镜手术相结合、鼻腔鼻窦传统手术和鼻内镜手术三种。
3.讨论
据已有的临床资料来看,鼻腔鼻窦传统的发生率其实并不算高,据权威数据显示,它仅占所有上呼吸道恶性肿瘤的3%左右,占所有头颈恶性肿瘤的5%左右,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不到。[2]
3.1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特点
结合我院的研究来看,80例患者中有很多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及时的进行治疗或确诊为恶性肿瘤,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从研究来看,良性肿瘤的人群以城市普通居民和工厂工人居多,恶性肿瘤则多见于农民,这与其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不高有一定的联系;再者,由于鼻窦与鼻腔仅隔菲薄骨瓣,通过窦口连接,所以,肿瘤早期可局限于鼻窦或鼻腔的某一解剖部位,但是在实际就诊时往往侵入临近的器官,这也就是其原发部位判断比较困难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研究中所采取的办法是直接将鼻窦和鼻腔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3.2鼻窦鼻腔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
种类繁多,这也算是鼻窦鼻腔肿瘤的一个主要特点。临床上我们一般将鼻腔鼻窦肿瘤总结为异位颅内组织源性、骨及软骨组织源性、淋巴造血组织源性、软组织源性和上皮组织源性5种,其中又以鳞状细胞癌、骨瘤、淋巴瘤、内翻性乳头状癌和腺样囊腺癌的比例最高,也是鼻腔鼻窦肿瘤的多发病。[3]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鼻腔鼻窦还有许多客观存在的比较罕见的肿瘤,发生率更低,但是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特别的注意,以免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
3.3关于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
鼻腔鼻窦肿瘤中的恶性肿瘤是整个耳鼻喉科中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难点,结合我院研究来看,很多患者到院就诊时就已经为中晚期,因此,我们对其使用的均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的治疗方法,[4]其中,化疗并非治疗的第一选择,原因在于其疗效低,副作用大,在臨床上大多都将其作为一种姑息疗法;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放疗的意义在于可以有超过10%的局部空置率和改善5年内50%左右的生存率;其次,由于肿瘤影响的范围往往比较大,术前放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瘤体,进而为手术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贾海英.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及眼眶显微解剖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1,3(15):106-109.
[2] 公蕾. 流式细胞术检测鼻腔鼻窦肿瘤细胞周期的DNA分析[D].青岛大学,2011,5(11):59-62.
[3] 马淑颖.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p53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2,4(16):77-81.
[4] 谢华. 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病理、影像及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8(11):3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