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CS在浙江省农村公路路况检测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2015-10-21蔡谊温

科学与技术 2015年2期

蔡谊温

摘要:本文将结合实际试点的农村公路,使用CiCS进行路况检测所得的数据,运用先进的路面管理系统和数学模型对路面状况的PCI、RQI、PQI指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对CiCS在浙江省农村公路路况检测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讨论,并且提出可行的实施计划以及开发相关软件。

本命题的深入研究,为相关职能部门养护计划的制定、养护费用筹措、拨付等方面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关键词: CiCS;路面综合信息采集;PCI、RQI、PQI;大中修;养护决策

一、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检测的现状

(一)浙江省农村公路现状

截至2013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为11542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04818公里。公路通乡(镇)率达到100%,公路通村率达到99.66%,全省具备建路条件行政村全部通上等级公路并硬化。

本命题以农村公路养护检测为立足点,将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农村公路中村道以上等级的农村公路。

(二)现阶段主要养护检测手段及弊端

在我国现行的养护规范中, PCI、RQI、PSSI、SRI,是公路养护质量PQI检查评比的重要指标。

路面表面破损率一直被放在养护质量检查的首位。该参数的数据采集长久也一直以直观的人工调查获得。现代公路施工技术的进步,路面质量越来越高,交通流量和通行速度越来越大,传统方法的危险性和低效率越来越凸显。

路面平整度的测定方法通常可分为三大类:主观评估法、断面类平整度测定法、反应类平整度测定法。相对应的检测方法最常见的分别是三米直尺法、各种断面仪法等。数据处理繁琐,检测数据准确性差。而水准测量最大的缺点是检测速度慢,不适合长路段及大面积的检测。采用弯沉仪测路面回弹,存在效率低,数据可靠性差,工作量繁重等弊端。

(三)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介绍及优缺点分析

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养护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开发,是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路况快速检测装备。CiCS车载路况检测设备,通过多处传感器和视频,GPS定位及3D图像,在道路上通过就能适时检测路面平整度、路面损坏情况、采集和自动处理相关信息。

CiCS 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检测方法,减少了封闭交通对公路运营的影响,提高了路况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目前,CiCS 已在北京、广东、吉林等省市的高速公及国省道的路况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iCS 是交通部组织研发并大规模推广的“国省干线及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系统(Cpms)”三大配套快速检测装备之一,所以CiCS软件购买、配置只有唯一选择项。另外,数据分析专业程度高、流程繁琐且耗时。导致CiCS使用成本过高。

(四)CiCS用于农村公路路况检测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1.科学全面评价农村公路路况水平

目前很多地方评价农村公路路况往往采用人工观测结合个人主观感觉而得出“路况较好、裂缝坑洞较多、局部破板”等模糊不精确、定性不定量的评价结论。采用CiCS技术用于农村公路,通过对指标参量的全面采集和综合分析,可以获取农村公路每公里、每个路段乃至全路网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的准确数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发展“十二五”纲要》、《交通运输部全国农村公路管养年活动总体方案》都对农村公路的路面PQI提出了明确的数值指标。

2.便于农村公路路况质量的横向比较和检查考核

目前各省管理部门对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时,缺乏精确路况数据支撑,只能定性评估,而难以进行准确评价和定量考核,甚至导致检查考核结果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采用CiCS快速检测技术用于农村公路路况检测并获得路况质量准确数据后,可以对全省各县农村公路路况水平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作为安排养护工程计划的重要依据。

3.可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需求分析和养护资金测算

和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相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起步时间还比较短,经验数据相对较少,资金保障能力比较薄弱,对管理部门而言,养护大中修工程需求每年到底是多少公里、周期性良性循环的大中修里程比例至少是几个百分点……这一系列都没有明确定性的答案,各个部门单位也缺乏统一的认识。

4.便于基层交通公路部门向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申请养护资金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交通公路部门也存在着申请理由不充分、报告不科学等主观原因。

临海市就利用这次机会,在路况检测报告编制完成后,又研究编制了资金需求报告,并召开了由交通局、财政局、部分乡镇参加的报告评审会,对农村公路路况现状、养护大中修需求、不同养护策略下的资金需求、不同资金投入下的路况预测进行分析和研讨,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二、CiCS用于农村公路路况检测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选取浙江省临海市、苍南县、安吉县为采样试点,力求以点带面,通过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得出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结论以及检测方案。

为便于数据对比和分析,设定代表全省平均数据水平的A县为案例分析研究对象。实际操作中,我们将四个试点横向分四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即方案1检测辖区内重点县道、方案2检测轄区内所有县道公路、方案3检测辖区内所有县道和乡道、方案4检测全部县乡村道。纵向上,我们从路况检测数据、辅助决策功能、检测费用、保障能力等几个方面要素切入分析。

可见,利用CiCS路况快速检测系统技术对某辖区所有县道和乡道公路逐条逐公里的进行路况检测评估,路况数据齐全,养护辅助决策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但是检测费用高昂,对检测单位服务保障能力要求较高;安吉模式,虽然从数据库的完整性等方面来比较欠缺,但是从经费等方面考虑更容易实现。

四种方案均有长有短,不宜直接拿来套用。CiCS在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检测中先期宜采用部分推行方式。

结语:

(1)农村公路养护应当注重新理论、新技术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学习借鉴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推动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由传统养护向科学养护转变、由粗放养护向精细养护转变。

(2)农村公路的基本路况是影响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养护方案、养护资金确定的重要因素。

(3)综合考虑检测数据代表性和检测费用可承受性等多种因素,课题组认为在现阶段全省各县(市、区)可先按照10%的里程比例随机抽取检测路段进行路况检测,平均每县检测里程约130公里(在路段抽取方法合理的前提下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检测费用约占养护工程总投资的1%。检测里程比例可根据各地经济和养护需求灵活调整,如发达地区可提高检测里程比例(至20~30%甚至更高),欠发达地区可适当降低检测里程比例(建议不低于5%,否则检测结果随机性增大,不具代表性)。

(4)为克服人工抽取检测路段所导致的随意性高、代表性低、工作量大、公平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同步开发“农村公路路面管理系统软件”,可实现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数据库按任一指定检测比例高效、快速、科学、公平的随机抽取检测路段。同时,利用该软件可存储全省农村公路基本数据、检测评定数据、景观图像等信息资料,实现相关信息快速查询检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