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无控条件下的DLG生产模式探讨

2015-10-21苏斌汤锐志钟柯

科学与技术 2015年2期

苏斌 汤锐志 钟柯

摘要:本文介绍目前基于卫星影像无地面控制点条件下DLG生产的四种模式,并进行相关精度测试,最后对四种作业模式适用测区地形给出建议。

关键词:卫星影像 DLG 作业模式

利用卫星影像实现无地面控制条件下的DLG快速生产,影像地物采集是其中重要环节。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作业中如何选取合理地物采集作业模式的一些体会。

1 传统航测作业模式及其特点

传统航测作业模式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无地面控制条件的自由网平差改正初始定向信息,并基于立体模型完成地貌、地物数据采集和属性录入,然后进行入库编辑,得到DLG成果。

传统航测作业模式是根据工序进行划分,作业流程展开顺畅,质量管控实施方便,是理想状态下最为成熟作业方法。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采取“先空三加密后判绘作业”的常规生产模式,工序的灵活性欠缺,特别在无地面控制点的测区,基于自定位参数对大区域、多轨、多重叠卫星影像进行自由网平差处理工作量大,精度检测时间跨度较长,上下工序作业时间成完全等靠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数据生产效率。

2 基于二次定向技术的作业模式及其特点

为了解决传统航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等靠问题,需对数字摄影测量生产技术流程进行改造,采用原始影像进行判绘采集,后通过二次定向技术(利用影像的定向信息(rpc)、内定向成果及DEM、影像分辨率等信息恢复物方的三维坐标)实现立体数据成果转换,主要有以下三种作业模式:

2.1 基于立体模型二次定向的作业模式

使用原始影像或初始定位参数恢复立体模型,在无空三加密成果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内业立体测图,实施上下工序并行的作业方式,在原始数据上进行了前期的采集,后期利用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对测图成果进行二次定向,恢复精确的大地坐标信息。

该方法實施上下工序并行的作业模式,可缩短作业周期,避免大量的重复作业,采用立体作业方式纠正后精度较高,二次定向后修改检查工作量小,同时适用于空中三角测量更新成果的实时二次纠正。

2.2 基于单片影像匹配技术的生产流程

该作业模式基于原始影像进行地物要素的综合判绘采集,同步进行自由网空三加密处理,获取外定向信息,基于物方匹配技术,获取地物高程信息,通过前方交会,得到大地坐标。

影像匹配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在左右影像上自动、高效地寻找出大量的同名点,使左右核线影像沿核线进行一维影像匹配确定同名点,并利用匹配的结果经后方交会后内插出DEM。实际生产中无DEM成果时,可在采集软件(GEOWAY FPS)中自动匹配生成概略DEM,驱动模型双片自动寻找同名点来完成矢量的采集,同时可时时切换到立体模式下检验套合精度,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3 结论

结合前期生产任务,利用GEOWAY FPS对前述四种作业模式进行了测试,得到如下结果:

参考文献:

[1] 邓琼卢舜卿.GE0wAY软件在1:1万基础测绘DLG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3):44-45.

[2] 李德仁.21世纪测绘发展趋势与我们的任务[J].中国测绘,20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