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
2015-10-21李银花
李银花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首先,“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对学生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其次,“等差数列”是对前面所学数列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学习等差数列是为将要学习的等比数列打基础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2014级的学生,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差,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动手操作能力强,但缺乏自信心,同时渴望表现,渴望肯定。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对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已经熟悉,加上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新知教学有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经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探究的方法得出结论;
(2)增强学生用公式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情感目标:(1)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探索、猜想、归纳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观。
2.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四、教法学法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出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诱导启发为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由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进行类比教学;同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参与课堂学习。
五、教学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剖析公式,应用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六个部分。
1.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因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并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情境一是埃及金字塔的自上而下台阶宽度所组成的数列,情境二是北京天坛顶圆形半径所组成的数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直观思考。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1)10,15,20,25,30,…;(2)50,60,70;(3)1,1,1,1,1,…;(4)3,1,-1,-3,-5,-7,…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刻画等差数列的特征:an-an-1=d(n≥2且n∈N+,d是常数),这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引起学生思考及探究新知的兴趣,实现情感目标(1)。
在得到等差数列的概念之后,设置问题:张家界百龙观光电梯运行速度为3 m/s,现在电梯从高154 m处向上运行,高325 m处为终点,每秒计数一次,由学生写出电梯高度构成的数列并求出这个数列的第20项及通项公式,由此引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
随后设置思考题: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如何表示a2,a3,a4呢?引导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概念把a2,a3,a4表示出来,a2=a1+d,a3=a2+d=a1+2d,a4=a1+3d,依此类推,由学生观察得an=a1+(n-1)d,然后验证当n=1时也成立,就这样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突破难点(1),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2)。
3.剖析公式
在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设置疑问:在通项公式中,已知哪些量可以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剖析。各小组讨论,教师对讨论结果汇总并分析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结论,即:在通项公式中,已知a1,n,d就可以求第四个量an,并引出“知三求一”的数学思想。
4.应用练习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若是,写出其首项及公差。
(1)2,5,8,11,14;(2)-2,-2,-2,-2,-2;(3)1,0,-1,0,1,0,-1,0…。
例2: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1)an=3n-2;(2)bn=1/n。
例3: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3,求其第11项。
例4: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16,a7=8,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例2的设置让学生熟悉等比数列的概念;例3的设置体现知三求一的数学思想,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公式的应用;例4的设置主要是对公式的变式应用,并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一般已知等差数列的两项就可以确定这个数列,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分析完例题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课堂调控,让学生做书上的练习,分组形式展开,分两大组,并同时找三位学生来黑板板演。讲练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5.归纳总结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学习小组中,各自归纳自己对这堂课的收获,后由小组代表总结归纳,再由教师进行补充,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本节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而系统的认识。同时强调不完全归纳法,强调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6.作业布置
必做题:(1)学习指导用书P5A组1、2、4;(2)学习指导用书第6页A组3,B组3、4。
选做题:(1)学习指导用书B组9、10;(2)学习指导用书B组6、7。
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找到各自的学习区,进一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
1.通过多元评价,就个别或整体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做出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应用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在讲评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通过作业,反馈信息,再次对本节课做出评价,以便查漏补缺,指导今后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