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主题阅读中突显语文味

2015-10-21牛丽娟

新丝路(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教版读书文章

牛丽娟

小学生的阅读光靠教材中的阅读远远不能满足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按照单元主题特意安排了组织课外资料的阅读,这样的教材组织有许多优点:一增加阅读量,每个单元至少增加一倍的阅读材料,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增加信息量;二有利于升华单元主题,有效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能够从多篇阅读中对比赏析,感悟习作方法,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一、主题拓展,大量阅读中升华主题

李希贵在《在反思中重建》中说:“我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

孩子,不喜欢读的只是你给他的书。”可见,学生喜欢阅读是天性,只是需要我们正确、积极地引导。在主题拓展阅读中,教师就是主题学习内容的组织者,学生是主题学习中的学习者。在一段时间里,学生相对集中地围绕一个主题阅读各种不同体裁和不同写法的文章,做到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育理念。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人的故事”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认真读导语:感动,是溢满眼窝的泪,是泪中的微笑,是微笑后的幸福。它用爱做花蕊,用情做花瓣,用情与爱交织的“泪”去浸润生命,润物无声……学习《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和《梦想的力量》之完,在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时选择了四篇文章:《生死抉择》描写的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爷爷;《哑巴渡》写了一位默默的渡船老人,原来是一位老红军;《馒头的故事》是抗战时期,十二岁的小姑娘为了让战士吃饱饭打鬼子被饿死;《回家》写了海子想回家,可是家里困難,海子只好每次抱着鞋走回家。这几篇阅读材料都围绕“感人的故事”这个主题,大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受教育,主题情感在阅读中不断升华。

二、主题阅读,多种阅读中突显语文味

当前语文课堂缺失“语文味”,表现多种多样。“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的教大多为“灌输式”教,老师课堂上多是满堂灌,学生拼命记笔记,然后死记硬背,语文学习完全是机械化模式化,何来“语文味”?过度追求高分,教师将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有“挖地三尺”的干劲。一篇文章从字词出发,修辞句段、内容情感,教师逐一讲解不敢怠慢,唯恐漏了知识点,影响考试成绩。

案例一: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文中的一段话记忆犹新: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学生读文,解决文中的生字,把文章读通读顺。

师:现在让我们来理解文章,谁知道“璎珞、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

学生翻教科书,查工具书。

教师出示课件一一介绍王熙凤的服饰。下课铃响了……

这段外貌描写将王熙凤的虚荣、庸俗体现的淋漓尽致,但这段话中夹杂了许多不认识的生字如:“攒”、“绦”、“璎”,冷僻字如:“裉”、“髻”、“绉”,多音字如:“系”、“量”、“露”,学生很难读通顺;还有很多形容古代服装的专用术语“窄裉袄”、“洋绉裙”、“缕金”,何止学生甚至许多成年人都很难理解。老师在教学这段文字用了四十分钟时间,大部分时间花在字词上,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下课时学生课文都没有读通顺,哪有时间去体会语言的精妙,感觉不到文章乐趣,学生就这样被挡在阅读的门外。

在主题阅读拓展课型中,没有老师滔滔不绝,只有学生书声琅琅。在教学中,让学生静心读,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从字里行间去寻找感动的人,了解感动的事,体会真挚的情感,去学习描写方法,整体把握文章,正如朱熹所说:“《孟子》成大段,收尾贯通,熟读文义自见,不可逐一字一句上理会”。小学生特别喜欢读,中年级的小学生一节课能读四篇,学生可以选择多种朗读方法,如:轻声读、默读、浏览、跳读,也可以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流读,在读中能够快速捕捉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拓展的文章时不必研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字怎么讲?但可以适当品味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写法的独特之处,再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大量的吸取和积累语言,没有支离破碎地讲解,整体把握文章,课堂阅读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主题阅读,在简约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主题拓展阅读课型中,问题的设置不但要简单,还要具有指导性。问题过难,学生难以驾驭,任务型的阅读让孩子反感;问题过于简单,对学生没有指导型,凸显不出单元主题。问题的设计要紧扣单元主题,这个问题统领四篇拓展阅读的文章,学生思维具有整体性,不会产生混乱。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人的故事”,拓展阅读的文章《生死抉择》、《哑巴渡》,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学生轻声读,然后说说“你被谁感动了,为什么?”课堂中不会有很重的学习任务,静静地读就可以了,学生谈收获不必考虑对不对、行不行?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行,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馒头的故事》、《回家》采用小组学习,小组内自主读文,读完还是围绕“说说你被谁感动了,为什么?”小组内互相交流,给孩子们议论的时间,然后小组上台展示,说说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成果展示,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间尽可能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个性化阅读在轻松愉悦中得以实现。

四,主题阅读,拓展阅读中兴趣盎然

小学语文主题拓展阅读,除了课堂中的大量阅读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进读整本书的计划。人教版语文教材都是以主题组织单元,读整本书的计划是教师根据单元设置要求学生学习一单元读完一本书。教师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采用读原著的方式,在教材节选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有的是节选,有的有所改动,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全面,可以选原著来阅读。学习《冬阳童年 骆驼队》时可以读林海英的《城南旧事》;学习《杨氏之子》,可以读刘义庆《世说新语》;学习《刷子李》,可以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等,学生通过原著的阅读,对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每单元的单元主题,给学生推荐书目,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热爱生命”,学生可以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爱的教育》;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看问题,想问题”,学生可以读《宝葫芦的秘密》或《原来我这么棒》;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素描”,学生可以读《昆虫记》或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学生大量阅读相同主题,不同题材的文章,可以进行对比赏析。

主题阅读成了教师和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最爱”,读书交流活动是学生最期待的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学生带着自己的书上台展示,可以说说自己的读书进度,可以读有趣的部分,可以交流自己对主人公的看法,同读一本书的同学互相提问、质疑,最后评选几位“读书天才”。在每次读书交流会之前,总会看见学生在用心准备,有的读文、有的背诵,有的思考,这样的读书带给了师生无限的快乐。

(作者简介:青海省师范大学2012级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人教版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