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美术学习方法
2015-10-21王新宇
王新宇
摘要:美术基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具备了善于捕捉美的眼睛、思维活跃的大脑,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信心、有恒心。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练习,逐步地达到建筑设计专业要求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建筑美术;设计;方法
一、建筑是一种量感巨大的造型艺术
它通过特定的视觉语言表达出来的——空间组合、体型、比例、尺度、质感、色彩、韵律、装饰以及某些象征手法等等构成一个丰富和谐的形体体系,体现一种造型的美。形成艺术形象。造成一定的意境,引发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总所周知.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艺术的综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结合得越发紧密,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人们对建筑的形式意味的期待大于其实际的用途。这些趋势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师来说,需要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高的艺术素养。
作为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人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以目前高职学院建筑类专业招收的学生情况来看。学生具备美术基础者较少,综合素质相对较弱。整个三年的学习时间里,美术基础的训练只有短短的1个学年。并且大多数院校安排的课时是每周4课时。按照一般造型艺术学习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时间是很少的。如何能在既定的时间里有效的安排学习并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艺。这些技艺。是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表达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学习法
建筑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什么?传统上就是针对行业需要,担负起传达、记录、思考的视觉化转换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它所包含的概念、思想和手段已不同往日。我们面对的是~个知识迅速更新,各学科相互交融.信息化遍及全球的时代。知识传授的途径和模式已改变,学校已不可能给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知识。学会学习,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会创新,立足素质,是我们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重点。
观察和思考.是培养审美与艺术感受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美术能力培养的先行军。但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忽略这一能力的培养。在过去的教学中重技法、技巧的训练。但往往事倍功半。没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缺乏观察与思考做前提,也使效果图的表现丧失生命力。所谓“思先行,笔随其后”,即使是高科技的表达技术也需要设计师运用自己的观点和审美来掌控驾驭。
所以,专业基础教学中除了要有扎实的技能表达功底外,更要注重观念和思路的基本功。而这首要的第一步就是大量的阅读、观察和思考。當今网络资源的开放和利用,使我们的学习有了更多的渠道,大量的信息也使我们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三、临摹训练法
临摹的学习方法是我们美术教学中传统的方法之一。临摹是学习技法和借鉴优秀表现作品的最好手段。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设备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临摹学习法仍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手段。临摹学习法的重点是带着明确目的性地去临摹,一味的盲目依葫芦画瓢.往往事倍功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效甚微,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针对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特点。在学习中临摹的对象也应有别于其他艺术设计学科。建筑设计是研究实体与空间、体积与体量、光与影相互关系的学科,注重的是对抽象空间形态的研究与创造。因此。我们在临摹学习中,应对临摹对象有所选择。临摹类型包括以下类型:
1.研究结构为主的几何体结构素描。
2.研究光影效果和明暗关系的明暗素描。以静物和明暗建筑风景画为主。
3.学习建筑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技巧,包括局部的临摹练习,如建筑局部的质感和光影效果;树木、交通工具等配景类。熟悉绘制效果图的常用工具,如钢笔、马克笔、彩色铅笔、水粉、水彩等。
四、写生训练法
建筑空间写生是基础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写生中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充分调动了大脑思考的积极性。面对繁杂的真实环境,要做出理性的判断,合理的选择和组织画面。
素描写生是学习如何取景、构图、概括、取舍、透视等各种素描的表现手法和要点。色彩写生的目的在于观察和表现真实的建筑与环境的色彩关系,了解光线的色彩变化对于建筑的视觉影响,面对现实对象.培养色彩的感受力和观察能力,熟悉色彩工具在写生中的运用。
五、创意训练法
对建筑风景画的临摹和写生只是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的前一个阶段,但若只是停留在描摹的基础上.是不具备设计能力的。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能仅限于基本技法、基本形态的临摹。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在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刻画能力之后,进行创意训练。建筑造型的创新,也就是其外观形象的创新。在训练过程中可对现有建筑进行外形的改造练习,通过绘画、制作模型等手段来实现。在创意训练阶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的表现设计才能。在训练过程中,可不考虑建筑实际的使用功能和可实施性,以大胆创新的造型为重点。
六、结束语
总之,建筑因人而生,由人而变。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使用功能上。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构成建筑的三大要素:实用,坚固,美观。人们对建筑的审美需求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人类审美境界的提升而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