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2015-10-21毛兆文

新丝路(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学环节探究

毛兆文

新一轮的高效课堂建设已经全面实施,而自主学习又是高效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去获取知识和本领的能力。面对初中璀璨而又繁杂的历史知识,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其实这种负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记忆的负担,而不是思维负担。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历史学科的分数比例占得很少,让学生没有多大的压力去喜欢它,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性格、年龄、掌握程度等,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技巧,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

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授之以法。”既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让学生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获取更大的成功,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虽表面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通过多年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我对如何构建自主学习课堂进行了探索,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导入——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合作探究——拓展迁移——小结——巩固检测等七大环节。具体解读如下:

课堂导入环节,语言应简洁,富有启发性。常用的导入方式为:复习旧知、创设情境、衔接、时政热点、设置悬念、故事等等导,然后强调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按照课标及课堂目标要求,课前设计导学提纲(或导学案),课堂用小黑板或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合要求做法或不规范学习行为。学生自学形式一般以独学为主,对学、群学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过程中,可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完成导学提纲,动脑思考,解决基本问题,同时标注不明白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可先在小组寻求帮助,发挥对学和群学的作用,进一步形成答案,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归纳准备反馈,形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准备讨论,待后面合作学习时解决。

展示提升环节,每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成果,可以是文字,也可以辅以图片、表格等,对组内学习任务(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要求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开动脑筋,注意发现不同见解和不足。小组代表展示完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纠正,也可进行评价。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和讲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全面掌握知识。展示环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完整的答案。意义在于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和点评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合作探究环节,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集中时间合作解决共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师鼓励小组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和观点碰撞,开展“兵教兵”活动,学习好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后进同学积极主动向优秀生请教,发表自己的观点。合作探究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组合作无法解决的疑难,教师可帮助学生完成。

自主学习和展示提升、合作探究学习这三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所占时间应视问题解决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而定,能否转入下一環节学习,学生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唯一的依据。只有理解了,掌握了,才能转入下一环节学习,切不可不顾认知实际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这样做,只能事与愿违,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拓展感悟环节,围绕主干知识进行适度拓宽,让学生了解与主干知识相关的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的内容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本上小字部分的内容。拓展的形式可以讲故事,也可以看图片,影视资料,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视情况而定,拓展一定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感悟,让学生谈一下学习了本节课有关知识后,受到的启发、教育、感想、认识等。其目的是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

总结提升环节,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和整体,以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可让学生反思“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懂得了什么规律?”等。也可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表格、知识结构、图示等形式。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

巩固检测环节,检测内容一般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题目要精,量要适当,要能当堂完成,以随堂练习为主。教师要及时反馈检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使用历史自主学习课堂七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一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不能充当教学的主角,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应充分发挥“导”和“引”的作用。自学时,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或多媒体展示目标,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和自学的依据,使自学针对性强,省时高效。教师提问的学生或提出的问题都要有针对性,问题要针对重难点知识,提问学生要针对其知识水平。释疑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适时地点拨、启发、诱导、鼓励,以便及时淡化难点,突破重点。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对的要让学生认同肯定,不对要让学生来补充、完善。拓展感悟、达标检测两个环节也是由教师来启发、诱导,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师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二要切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自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自学,然后互相交流,这样既能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自学过程中学生在组内相互问答,互相帮助,都体现了小组自主学习的作用。展示提升矫正环节,学生展示暴露的错误由其它小组及时矫正,体现了小组之间互帮互助作用。拓展感悟、达标测评等环节也都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师要通过对学生适时的激励、表扬,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在班上就建立起一种竞争格局,形成一种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总之,自主学习课堂是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全面提高学习效率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李炳亭著     2012年7月

3、《新课程﹒中学历史教学案》杂志

4、《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灵龙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自学环节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