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体育兴趣和心理特点调查研究与分析

2015-10-21张全亭

新丝路(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动机心理体育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以兴趣、需要和动机为主要调查内容,分析研究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心理特点,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知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体育兴趣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分析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心理特点,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对郑州师范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的900名学生进行调查,每个年级300人,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855份,回收率为95%。有效率问卷825份,有效率为96.5%。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并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为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任务走访了部分体育理论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体育教师,征求意见,了解有关研究的最新信息。

调查问卷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结合有关专家的建议,制定问卷调查表。

数据统计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和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决定大学生体育选项的主要因素是体育兴趣 :

统计结果显示,59.5%的男生;57.9%的女生,在考虑选项项目时,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兴趣和爱好的形成多为本人长期以来喜欢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结果,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和正确引导有直接的关系、也与家人和同伴的影响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根据兴趣选项的学生在上课时能够认真的投入,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相对就激发其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详见表1。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数据分析、调查、访谈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相对成熟、趋于稳定、平衡;但心理素质,特别是意志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性格脆弱,胆小怕事,遇事易于紧张,缺乏韧性和坚强的意志力。他们希望与人交流和被人关注和认可,但又害怕表现自我和释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对于展示个性,表演的运动项目表现出消极、冷淡,甚至紧张、焦虑。女大学生表现更为突出。这种心理和个性的特点状态,不仅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广泛性和稳定性,而且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影响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点,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通过体育理论、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体育兴趣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参照马克因托什对体育运动的分类原则,将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17个项目分为三类(见表2),根据统计结果,根据学生对项目的兴趣依次排序如下:

男生:篮球、羽毛球、足球、网球、乒乓球、排球、散打、游泳、健美操、武术、体育舞蹈、棋牌类、体育理论、艺术体操、体育保健、田径、体操。

女生:乒乓球、羽毛球、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排球、篮球、游泳、武术、足球、健美操、体育理论、棋牌类、体育保健、网球、散打、体操、田径。

从以上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有共性和个性的特点。从共性来看,男女生对一类项目中的项目都感兴趣,而对二类、三类中田径,体操兴趣相对较低。另外,体育理论知识也引起男女生的兴趣,说明高校大学生已经逐步认识到体育保健等体育理论知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性别来看,男生对散打、网球等新项目比较感兴趣,而女生对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感兴趣。这是因为散打等项目内容具有刺激性、挑战性,还有防身的效果,适合男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具有明显的节奏感、音乐感和韵律感,特别符合女大学生爱美和表现美这一心理特点和精神上的需求。

高校大学生体育选项目的和动机的心理分析:

调查表明:体质差的学生选项时,考虑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对自己的身体形态不满意的学生,考虑的是通过适宜的项目锻炼来提高自身形体。有一定特长和基础的学生,则是想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有些学生希望学习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项目。调查中也发现有少数学生选项的目的是为了顺利通过考试。

在体育活动中,人的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兴趣和自身的情感体验相关联,通过自身实践对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会产生良性或是劣性的心理感受。因此,良性的体验是大学生选择项目的主要依据,劣性体验是大学生放弃该项目的依据。

大学生体育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知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体育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它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及提高对挫折的忍受性等一些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品质。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有无兴趣,是主动或是被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兴趣选项的学生在學习时不但兴趣高,而且练习认真、刻苦、努力,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动机: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就会把心理活动趋向于该事物,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力。人们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是激发一个人去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中由于生理需要或社会需要引起的。从功能或作用来说,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动力,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学生有了强烈学习动机,他对学习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体育学习动机中,最现时、最活跃的成分就是体育兴趣。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男生的直接动机高于女生,表明男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愉快和发挥的需要比女生强烈。男生喜欢在剧烈、刺激的运动中寻找乐趣,散发能量、情绪和情感、体验在运动后的轻松、快活感,并逐步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和行为的特征,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将来树立终身体育的正确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体育兴趣的间接动机女生比男生高,说明女生在利用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交际需要和实现目的的需要比男生强烈的多。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女生的学习动机是不了通过体育学分而迫不得已的心理,加之她们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使其对体育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况。因此,她们很难形成一种持久的学习兴趣和 行为习惯,这是值得我们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相对成熟、稳定、平衡,但心理素质相对较差,表现为性格脆弱,缺乏韧性和意志力。

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广泛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男生的体育兴趣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女生的选择具有稳定性,而男生选择是稳定中追求新颖、刺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直接动机男生高于女生;间接动机女生高于男生。因此,男生部分的学习上积极的、主动的,女生的大部分学习是消极的、被动的。

大学生的选项课的课程应注意创新,多开设一些新兴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扩大知识面,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吸取新營养,不断给自身“充电”。体育教师应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科研技术水平,对学生选项的目的加强正确引导,适应当代社会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大学生体育课程在内容上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心里特点和男女生的个性特点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潜在能量,使高校体育教学起到强身健体、塑造人格的作用,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身体素质情况,合理选择和安排活动内容,关心、爱护、体贴学生,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学校的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改革教材内容,补充和引进有地方特色、地区、民族,简单易行,不受条件约束且趣味性、安全性高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

参考文献:

[1] 樊 新,《学生兴趣培养方法与措施》[J]武汉体育学报,2002(3);124—125

[2]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张全亭,(1969—)男,河南舞钢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心理学。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动机心理体育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凶手的动机
心理小测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