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研究
2015-10-21丛晓红
丛晓红
楼梯踩踏、食物中毒、溺水、校车事故等常见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大约有18000名中小学生死于安全事故。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大杀手,这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焦虑和关注。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能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一、校园踩踏事故案例
2009年,某中学下晚自习时,教学楼楼梯间发生严重的拥挤踩踏事故,多名学生受伤。
案例评析:
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现场秩序失控,发生拥挤、混乱,导致大量人员被挤伤的现象。学校安全管理不落实,疏于防范,沒有开展过这类的事故应急演练等。
防范措施:
1.每个班级规定固定路线,学校进行绿色通道管理。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踩踏事故演练。
3.举办“防踩踏,保安全”主题班会。利用广播、宣传栏、安全教育课等多渠道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
二、消防安全事故案例
2007年,某校宿舍发生火灾,500余名学生被困。在浓烟的威胁下,大部分学生采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等方式自救,但有个别学生因受不了浓烟的熏呛做出要跳楼的举动。
案例分析:
校园内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违章用火用电、电气线路老化、消防安全措施不落实所致。
防范措施:
1.加强检查,消除隐患。学校要在春秋季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消除可能引起火灾的安全隐患。
2.加强教育,提高意识。中小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远离火灾的安全教育活动。
3.形式多样,有效预防。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事故的教育。
4.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模拟火灾现场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国校园溺水、网络毒害、体育运动伤害等事件不断上演,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定要杜绝校园悲剧事件的发生,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参考文献:
清华同方教育资讯.展开生命的翅膀.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