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整车降温的宏观因素分析
2015-10-21蔡亲文
蔡亲文
【摘要】:汽车空调开发前期,确定空调降温目标时,主管特别强调冷凝器芯体和蒸发器芯体制冷能力。开发验证过程则关注空调系统台架性能,总之只是关心提高空调系统降温能力,而忽视了周边环境对空调降温的影响。汽车空调系统是装在整车上的,汽车空调系统周边环境对系统降温能力影响非常大。本文主要描述整车隔热保温、冷凝器散热、压缩机润滑油对汽车空调降温的影响。希望能给汽车空调开发主管有所帮助。
【关键词】隔热保温;制冷系统含油率;通風量;
1 整车隔热对整车降温的影响
汽车车厢和驾驶室与外界环境的热传递方式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由于外界条件千变万化,汽车的运动状态也不断变化,它们之间的热传递处于不稳定状态。
这里仅讨论稳定传热这种近似计算发。传入车厢内的各种热量之总和构成了汽车车厢的热负荷。由热平衡关系可得 Qe= QV+ QG+QBi+ QB+QE+QC+QM+QP
公式中 Qe——汽车空调总热负荷;
QV——由于通风和密封性差而泄漏进入车厢的热负荷;
QG——通过各玻璃表面以对流方式进入车厢的热负荷
QBi——通过各玻璃表面以辐射方式进入车厢的热负荷:
QB——通过车体维护结构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QE——以发动机室一侧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QC——从行李箱及车厢地板处传入车型的热负荷;
QM——空调风机造成的热负荷;
QP——乘员散发的热负荷;
经查阅相关资料,由于整车缝隙带入热量约占总得热量的30%。随着缝隙加大和车速的变化,热量散失或得热量将发生变化。提高车辆的密封性,较小缝隙是极为重要的。由玻璃传入或传出热量约占总值的20%,目前汽车玻璃经过改进,比如改变玻璃材料、加夹层膜、钢化玻璃等,这些热反射、热吸收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隔阳效果。通过车体维护结构传入车厢的热负荷方面,车体通过涂隔热胶可减少全部热负荷的7%-10%。对于发动机前置的车型,为了减少发动机热量大量传人车厢,发动机罩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玻璃钢。试验表明:钢板发动机罩传人车厢内的热量是玻璃钢发动机罩的3~4倍。
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通常在环境模拟实验室依据《QCT 658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进行,实验前期需先进行2个小时整车预热、升温。
公司某车型和一款合资标杆车型实验对比发现,公司某车型预热、升温2小时后,车内平均温度有78℃,而某款合资标杆车只有65℃。可见两个车型个隔热保温性能相差非常大,那么公司某车型先天就属于高温体,整车降温性能也远不如某合资标杆车也不足为怪了。
建议一:空调开发前期先对标杆车进行隔热保温性能和整车密封性能测试,做好开发的目标性能确定工作;
建议二:自主品牌车型在努力提升NVH性能时也应该注重提高整车的隔热保温性能;
2 压缩机润滑油对整车降温的影响
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润滑油与制冷剂是混合在一起的。当制冷剂在系统管路中流动时,润滑油随之流动,即随制冷剂从压缩机出来后,还流到其他制冷部件去,要求随制冷剂流出去的油也能返回到压缩机。压缩机润滑油对压缩机起到润滑保护的作用,同时压缩机润滑油也有稀释制冷剂,降低降温性能的副作用。
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润滑油与制冷剂混合在一起,制冷系统单位质量内压缩机润滑油所占的比例称为系统含油率。相关企业整理出了系统含油率对整车降温性能的影响如下表:
建议:在空调开发前期,需进行系统含油率标定实验,确定压缩机润滑油的加注量。 确保压缩机润滑油满足压缩机工作润滑的要求后,尽量降低润滑油加注量,其中系统含油率需控制在7%之内为佳。
3 冷凝器进风量对整车降温的影响
冷凝器通过前格栅进风和散热风扇进行散热冷却,其中前格栅进风量对整车降温性能影响较大。某车型原格栅与加大进风量前格栅的整改件对比制冷量如下图。
更换格栅实验降温曲线对比
加大格栅通风量后,降温曲线都在原格栅降温曲线下方,温度降低约1℃。可见加
大格栅进风量后,空调降温能力得到提升。
建议:汽车开发数据设计阶段,要求整车状态下冷凝器平均散热风速不小于2m/s,
冷凝器通风面积不小于30%。
4 结束语
汽车空调系统开发前期,需充分考虑空调系统的周边环境,对整车隔热保温、通风散热提出具体参数要求,确保整车开发相关数据满足空调系统的要求。压缩机润滑油加注量需进行相应的前期标定,控制压缩机润滑油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便确保整车降温性能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李祥峰.《汽车空调》,刊名:ISBN 7-5606-1722-0/U·0004,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