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陶渊明诗歌中的“洒脱豁然”

2015-10-21海嫚

速读·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陶渊明

海嫚

摘 要: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若隐若现的“洒脱豁然”。本文以其作品为例,浅析诗人“洒脱豁然”。

关键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洒脱豁然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真真假假的洒脱。本文以其作品为例,浅析诗人“洒脱豁然”的品质。以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一)》为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一般认为此诗做于晋安帝义熙元年,作者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他写下了后人皆知的《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表现了洒脱豁达的诗人形象。但是笔者认为在这首诗里诗人并未做到真正的洒脱豁然。我们不妨看看他的仕途经历: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证明他游宦生涯的最好佐证。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的他出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后来,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陶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在规林被大风所阻挡,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为证,在诗歌里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为母丧回浔阳守丧。三年丧期满了之后,陶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在他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也表明的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义熙元年三月,他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在《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中写道:“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在入仕与归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场生活。

笔者认为陶渊明的几出几隐是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一个徘徊于取舍。面对黑暗的官场,他难以找寻到自己的理想,面对天下苍生,他有不得不追求自己的理想。归隐是对黑暗官场的无声反抗与控诉,入仕却如登山,步步惊心,步步艰难。最终,陶渊明收获了大隐之名,他为自己建构了一个“道隐”的形象,在他的《有会而作》中有这样的诗句:“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實所羡,孰敢慕甘肥!菽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由此可见,这正是对统治阶级的施舍的鄙夷,更是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抨击。于是,诗人在仕途的追求上并未做到真正的洒脱豁然,有诗为证:

杂诗(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那从年少的“猛志逸四海”的超越四海的壮志,期望展翅高飞的宏伟抱负,到那暮年的“猛志固常在”的“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呼喊不正是作者对自己人生追求的一种自我表达吗?由此,可以说陶渊明诗歌中的归隐情怀是奠定在仕途追求中的。径庭的荒芜,更衬得出诗人那秋菊般的烂漫;枯蒿的面客,折射出诗人心忧家国之赤胆忠诚。在世俗眼中,诗人被忘却了,真真切切的忘却了。因为,我们俨然不记得在那个崇尚骈丽陈旧的晋代,有一个人隐退归根的陶渊明。

后人念你,有多少茫然,又有多少敬重,只绘一行行黯然的支字片语;其中又是多少无知莫名弥漫。

陶渊明,一个时代的标记,也已渐渐远去。但他的这种为国为民的若隐若现的“洒脱豁然”却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的。

猜你喜欢

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陶渊明“不解音声”是个伪命题
赵孟《陶渊明五言诗页》
陶渊明的隔世情怀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传论》:苦痛的现实感叹——对李长之陶渊明批评的研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