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

2015-10-21陈建波徐江平

速读·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会计信息信用

陈建波 徐江平

摘 要: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信用风险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之一,而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显得更为突出。本文就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凭借信用风险管理取得骄人的业绩,也会因为风险管控不利导致破产。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相关研究,促进其提升风险应对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

1.不对称性

信用风险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其收益分布曲线一端向左下倾斜,在左侧出现肥尾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信用违约,即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信用实际上是指“借”和“贷”的关系,一方的违约与否取决于诸多因素,信用风险的承受者面对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损失之间不对称。

2.累积性

信用风险的累积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积累、恶性循環、连锁反应、在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可能会突然爆发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利率政策、财政政策、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中小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往往形成“三角债”,同时又必然与银行存在信用关系。这些复杂的宏观经济因素和市场环境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信用网络,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在其中蔓延、累积。

3.系统性

信用风险的系统性是指受某一共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从近年国内经济的情况看,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对信用规模及其风险的影响特别明显。

4.内源性

对于系统性风险,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往往是无力改变的,只能主动适应。而信用风险的内源性是指某些风险不是完全由客观因素引起的,是含有主观的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的因素,具有特定目的的信用操纵行为。因此,内源性增加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控的难度。

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下,讨论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需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产权制度缺陷

信用是市场环境下交易主体财产权的重要体现,市场活动实质上是财产性活动,经济主体以其财产权参与市场活动,并对其决策和行为后果承担财产责任。与多数中小企业为私营形成对照的是国有企业,其托管的实质影响到了市场环境的公平,埋下了破坏信用秩序的隐患。基于产权缺陷,受托管理者没有企业的所有权、无法真正承担经营成本和交易风险;在市场环境下,由于政策对不同产权主体的倾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干预,往往导致一些受托管理者对信用这一最重要无形资产漠不关心,市场主体中出现缺乏讲信誉、守信用的动力;受利益驱动往往产生短视行为,置信誉和信用于不顾。

2.信息不对称

处于信息时代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信息的获取与交换,而市场主体的决策必然受到信息的影响。各交易主体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相对充分者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者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交易方可能会利用自身相对于另一方的信息优势来构造信息不对称下交换或决策的局面,以达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可能损害他方利益。

(1)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当前,部分中小企业为追求利润,采用质次价廉的原材料、偷工减料、制假贩假、非法生产、假冒名优、浪费资源等情况客观存在,坑害了消费者利益。这其中主要利用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息掌握不足的弱点,部分消费者购物趋向低价劣质,造成商品市场信用低下,进而抑制消费需求,导致销售不畅,最终会影响企业自身,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来源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会计人员为次级代理人;两权分离导致委托人成为“外部人”,代理人成为“内部人”,而代理人与会计人实际上存在着次级代理关系,即报告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会计工作实际处于两层委托代理关系之中,必然造成外部使用者、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别。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滋生虚假会计信息,误导经济行为,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进而欺诈交易行为的产生,亦容易影响到经济数据、误导政府宏观决策。

3.预期的不确定性

(1)企业寿命周期预期不确定。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7月30日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企业成立后3年的死亡率接近四成,企业规模越小生存期越短。这使得中小企业信用行为出现短期化倾向,进而不太会看重长期利益,导致不讲信用的行为出现。

(2)政府干预影响预期。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摸着石头过河”的干预行为,既非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全面干预,也非市场经济环境下理性的政府行为,显现出不规范性和不稳定性。这也给市场主体形成预期的不稳定状态,使其倾向于选择短期行为决策,包括不讲信用。

(3)执法不严引发的预期不稳。法制是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和危机的基石,依法治国从提出到全面实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我国司法和执法还有待加强,这也增加的预期的不稳定。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控制自身财务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有效销售的增长,提高流动资金的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对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而言,其核心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其管理应当体现为过程控制,即事前的征信调查、授信额度与信用期限设定、事中监督、事后评价与调整和对应的危机快速反应。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中,应当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把握传统信用产品与形态和新的信用衍生品的组合,注重风险的转移与对冲,而信用风险的管理已经从静态进入到复杂多变的动态管理。同时,中小企业要积极建设自身的信用文化,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型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2013年7月30日

[2]迟坤晓.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研究.经济视野.2014(3)

作者简介:

陈建波(1976.11~ ),男,汉族,四川仁寿人,副教授、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税务、审计的教学与研究;徐江平(1962.6~ ),男,汉族,四川乐山人,讲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课题《乐山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部分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会计信息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中国网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信用消费有多爽?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