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真正成为主人 将游戏进行到底

2015-10-21宋秀枝

速读·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游戏

宋秀枝

案例一:

做完课间操,我带着幼儿一起进行户外游戏活动,活动安排的是《赶小猪》。我在器材室拿来了自制的体育器械纸棒和纸球,因为之前已经玩过,就简单讲了一下要求。随后,孩子们就按照之前做操的队形分成8个小队开始活动。孩子们很兴奋地赶着“小猪”,有的孩子协调性很好,很快完成了任务,将纸棒传给了下一个小朋友。游戏火热地进行着。“橘子队,加油!橘子队,加油!”“香蕉队,加油!香蕉队加油!”“苹果队,加油!苹果队,加油!”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孩子们在一声声的加油声中玩得越来越起劲。

反思:其实,我在游戏开始前,忽略了取队名这一点。可能是以前玩的时候分了组命了名的缘故吧。孩子们能够自发给所在的队伍命名,这说明孩子们已经进入到游戏的角色当中。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出较高的兴致,拥有积极的态度。也正因为他们这一举动,“赶小猪”活动被推向了高潮。不同的参赛队伍,不自觉地就让活动增添了竞争性。这是促使孩子们充分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没有孩子们的自发行为,可能孩子们玩着玩着就失去了兴趣,因为没有竞争性就会减弱孩子们的兴奋度和积极性。孩子们对成功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会非常渴望自己的队伍是获胜的一方。他们在为自己队伍加油的过程中,集体荣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促使他们的心理获得健康发展。

案例二:

晨间锻炼时间,我在地上摆了很多呼啦圈,让孩子们练习双脚跳。颜杜若学小兔跳,韩鹏洲学青蛙跳,肖思怡学袋鼠跳。看着他们,我很惊喜,因为我并没有提出学动物跳,这完全是他们自主的活动。于是,我就让其他的孩子们跟着他们学小兔、青蛙、袋鼠跳。之后,我让他们停下,说说还可以怎么跳。有的扮演成小猫跳圈,有的扮成小牛跳圈,有的扮成小狗跳圈……接下来,我就让孩子们学自己喜欢的动物跳圈。30分钟的晨间锻炼在孩子们愉快的笑声中结束。

反思:孩子们扮成各种动物练习双脚跳,这表现出了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在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老师在活动中就应该“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于是我选择了引导幼儿扮成更多的动物来练习,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基本动作,更让孩子们的情绪轻松愉悦。

思考与启示: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使得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由儿童自发、自主、自选的游戏,能满足儿童需要,带给儿童快乐。《纲要》总则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成人对儿童需要的满足、对儿童天性的呵护、对儿童成长的善待。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全方位地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鲁迅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我认为,要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必须采用有效的策略。

首先,教师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游戏最主要的就是有趣、好玩,而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常常随外部条件和自身情绪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在充分尊重孩子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各类游戏情景来激发幼儿主动游戏的兴趣。案例一中,老师没有精心创设游戏情境,幸好孩子们自己自发主动地创设了游戏情境,使得活动顺利进行并推向高潮。孩子们的举动深刻地警醒着老师在安排每一项活动前,都应该精心考虑,充分准备,设计活动进程的同时,要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让情境发挥作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有这样的教育建议: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到底如何做呢?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夠通过讨论制订出游戏的各种规则要求,而且和老师一起制作游戏规则上的标记时,往往都会表现出较强的参与积极性。游戏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有些能力强的幼儿会先入为主,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一些标记,忽略大多数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和认可。那么,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认真辨析每个图案可以代表的共同意思,并最终形成大家普遍能够看懂的图案。譬如,画上一把剪刀和一根流着血的手指,是提醒小朋友使用剪刀时要小心,一张小嘴巴上面放上一根手指头是告诉小朋友轻轻说话不喧哗,一排小朋友代表的是大家等候排队,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形成共同认知的图案。这些图案实际上就是给幼儿创设的游戏情境。

其次,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干预,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单单只是一个观察者或者单纯的指导者,更应该注重游戏过程的指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干预。干预并不是干涉,所谓干预是指教师在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合作、介入施加教育的影响,从而改善幼儿的行为。干预可以分为平行式干预、交叉式干预、垂直干预三种。平行式干预是指近距离接近幼儿,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活动,引导幼儿模仿;交叉式干预是指教师观察到幼儿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垂直干预是指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区域活动建构区,孩子们在地垫上各自搭起了一幢幢房子,高低错落有致。我突发奇想,对孩子们提议:“孩子们,现在人们居住的地方多是小区,我们亲自来建一个小区,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好!”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小区里的各种设施,并一起动手搭小桥、给楼房编号、布置绿化带和花园、建停车场等。没用多长时间,一个比较完整的小区建好了,我再次提议:“我们的小区建好了,我们也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孩子们想法很多,“快乐家园”、“幸福天堂”、“快乐天地”、“宝贝之家”、“和谐家园”,等等。经过商议,我们最后以“宝贝之家”作为小区的名字。这次的突然干预,孩子们的孤军奋战变成了集体合作,将生活经验跟建构游戏结合,幼儿的活动兴趣得到再次激发,探索空间更大,幼儿更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合作的成果更有价值。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该出手时就出手,选准时机,把握好干预的程度,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游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爆笑游戏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