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
2015-10-21戴峥嵘
戴峥嵘
摘 要:随着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体系的日趋完善和系统,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进入了幼儿园学习、生活,本文对目前国内融合教育的优点、缺点、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的形式以及联合康复模式,共同探讨。
关键词:孤独症;融合教育;联合康复
一、什么是融合教育
谈起融合教育,就要追溯至一九六零年代,美国教育界所提倡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运动,其目的是要让特殊儿童不要被隔离在传统的启智学校、启聪学校、启明学校以及现在的特殊学校。而是让特殊儿童回归到正常的主流学习环境——普通学校(或普通班)。其主要的涵义有下列三者:
(1)教育机会均等:强调一般儿童与身心障碍儿童在教育上的师资、设备、教材、权益是相同的。
(2)回归现实正常生活环境:教育即生活,但传统的隔离教育却把身心障碍儿童隔离在特殊学校内,这毕竟不是一般的社会。因此,融合教育即是让特殊儿童从小就与一般儿童一齐上课,一齐作息,这才是正常的社会。
(3)最少限制的学习环境:特殊儿童在特殊学校(班)的学习环境限制较大,例如他们无法与一般小朋友一齐生活;然而实施融合教育以后就可以取消这个限制。
二、融合教育的优点
为什么融合教育已成为世界潮流呢?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对幼儿有什么好处呢?以下分别说明之:
(1)让特殊幼儿尽早体验真实社会,如得到关怀、协助、扶持,当然也有欺负、侮辱,在这样的实际生活中,一方面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甚至于报答;二方面学会在逆境中,如何自处或寻求老师的协助。
(2)对一般幼儿而言,自小学会如何接纳与关怀和自己不一样,而需要帮助的人,在爱的世界中成长,而且看看别人(身心障碍幼儿),想想自己,应更能知足,甚至更能衍生出孝顺父母之心,让自己健康的生活。
(3)对老师而言,因为融合教育的实施,得到活生生的教材,尤其在人文关怀方面,一方面教导一般幼儿如何关怀、接纳、协助身心障碍幼儿;二方面教导身心障碍幼儿如何克服逆境,并作生活及心理辅导。
(4)推广融合教育可以减少教育经费的支出。由于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的设置,均需多一些经费,但将特殊幼儿安置到普通班时,就可以减少一部分的人事费、设备费、教材费等。
(5)反标记(labeling):基于人權的发达,教育的改革,反对对特殊儿童作标记也是一个时代潮流,况且人为的标记可能错误。
三、融合教育的缺点
尽管融合教育为时势所趋,但在现行的实务来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尤其当一些配套措施没作好时更是,说明如下:
(1)教师专业不足:目前国内专为学前特殊幼儿所培训的师资甚少,甚至部分在融合班的教师根本就没有修过特殊教育课程,因此,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也让融合教育流于形式。
(2)普教老师在观念上的排斥:部分老师对身心障碍幼儿并没有好感,打从心底就抱持排斥、拒绝、忽视的态度,在此情形下,教学实在无法真正的落实。
(3)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以公立幼儿园为例,在编制上常常是两位老师教三十位幼儿,虽然一位身心障碍幼儿的加入,可以酌减班级人数,但幼教老师也实难以再给身心障碍幼儿额外的辅导。
(4)被同侪排斥:由于部分发展较差(如认知、沟通、等),身心障碍幼儿常因而赶不上课程或生活作息的规定,导致同侪的排斥或轻视;甚至有部分身心障碍幼儿上课时还会干扰老师的教学,更引起同侪的反感。
(5)配套措施不足:如行政支持不足,补救教学未实施(或缺乏资源班的设置)等,都会造成必要的玩教具、设备、无障碍空间设施缺乏等现象,使融合教育有其名无实。
四、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
从对现状的分析中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教师对学前特殊教育不够了解。由于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尚在探索中,从园长到全体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均未展开,所以,即使是在已实施“随园就读”的幼儿园,也未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
(2)保教类型尚以“隔绝型”为主。通过对“随园就读”最早的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身心障碍儿童,平时与幼儿园的其他孩子几乎没有接触,最多是迎检或对普通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时,把他们作为献爱心的对象。
(3)入园的学前特殊儿童人数少。2~6岁的学前儿童中,有不同程度发展障碍的儿童约有一万左右,而能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随园就读”教育的孩子只占1%左右。
五、学前融合的形式
(1)点训式。包含一周中固定的时间段在普通幼儿园或一周中固定的时间段在特殊训练机构两种。其作用在于慢性过渡,让孩子能慢慢适应新环境,并有特教老师从旁指导。
(2)半融式。指一周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普通幼儿园学习,特教老师和幼教老师共同负责制定IEP计划。
(3)全融式。全天在普通幼儿园学习,特教老师通过电话或面谈的形式了解孩子的情况并辅助幼教老师制定IEP计划。
六、学前融合教育的联合模式
所谓“学前融合教育的联合模式”是指普通托幼机构与入园的学前特殊儿童的家庭、社区、治疗机构以及康复机构携手,以多方联合的方式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一种学前融合教育模式。
1.普通托幼机构与学前特殊儿童家庭的联合
(1)保教人员和学前特殊儿童的家长之间的情感联合保教人员与刚入园的学前特殊儿童的家长要有充分的理解,以真诚之心减轻他们的不安和焦虑,逐步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
(2)保教人员和家长之间的信息共有。保教人员可通过家访、谈话、家园联系册等多种手段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以便及时沟通。
2.普通托幼机构与所在社区的联合
(1)依托社区,建立父母互助网。
(2)深入社区,深化“与学前特殊儿童共成长”的理念。
3.普通托幼机构与治疗康复机构联合
(1)敦促学前特殊儿童走出去,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2)把康复机构的专家请进来。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梅主编.《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和人际交往训练指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年3月
[3]甄岳来著.《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4]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华夏出版社,2012
[5]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