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基本策略
2015-10-21魏苗欣
魏苗欣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是新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系列,它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我们在选用一般的如直观、感悟、形式鉴赏等教学法外,亦可根据新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有侧重的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基本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鉴赏的类型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
美术鉴赏的类型,主要有感悟鉴赏、社会学鉴赏、形式鉴赏、比较式鉴赏、风格鉴赏、图像鉴赏、符号鉴赏等。适合高中生的鉴赏类型有主要以下几种,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有想象力的和有激情的去鉴赏美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想象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物体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形式鉴赏:“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即艺术语言)的感知和体验,而且强调对形式的把握,这种鉴赏方式更适合于形式感强的、非故事性和情节性的、艺术语言突出的作品。”
在这类美术作品中,艺术形式更易于识别,更能抓住人的视觉。当然,形式鉴赏并不等于仅注意形式因素,在感知和体验形式之后,还应对作品作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它所包含的种种社会因素、意义、背景,使最初对形式的感受得到深化,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评价。比较式鉴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知道每件作品的特色,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美术鉴赏的各种类型都有它特定的表达形式,艺术的形式是因艺术门类和艺术种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表现特征,即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也由于类型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根据艺术作品不同的鉴赏类型掌握艺术作品形式对内容的体现与表达方式。
二、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善于自主探究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尋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为此,只有创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国民间美术》一课可以和学生们共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然后自由组合,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将提问权下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同时,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教师融合在学生中,师生共同参与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三、图表形式分析法的运用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作为审美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在对作品的理性分析作用下,才能完成从“直觉感受——参与分析——再现感受的循环过程,提高直觉感受美的能力。正因为此,美术鉴赏的理性分析是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诚然,美术鉴赏教学虽不允许对作品作太多的理性分析,过多的理性分析既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又会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因教育者本人的主观成份而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对作品本体的独立感受。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概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给学生听,如何作形式规范的理性分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借鉴形式鉴赏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图表分析法来完成教学课程。即借助图形、图示和表格的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理性剖析。
例如,在《托物寄情》一课中,讲到美术家创造出一些人物形象来展现个人情感时,列举民间剪纸《剪花娘子》与木刻《怒吼吧,中国》两幅作品,让学生赏析之间的区别,往往学生理解较为片面、表达不够清晰,为了使学生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对比理解,我们设计了“比较分析表”。
并结合有选择地观看具体作品图像,引导学生一起或填表内容,或讲解重点。这样最宜于达到对比的效果,学生便一目了然,显得十分清晰易懂。通过以上赏析,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鉴赏作品的基本方法。
又如:在讲授西方现代主义相关的绘画时,所要了解的西方艺术流派缤纷繁乱,学生较难弄清它们的演变传承关系,难以理解其主要的特点区别。为此,我们编制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脉络表”。
总之,身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育资源,思考教学中的得失。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丰富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对学生多元评价,促进其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使美术鉴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2]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 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4
[3]霍华德·加德纳(美)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