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5-10-21郑鹏
郑鹏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定义、定律、规律、定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教师应更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初中学生对物理了解非常浅显,他们更需要老师通过真实、形象、生动的实验来帮助理解物理知识,渗透科学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人从事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对新课改后实验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教师重理论轻实验,重分数轻能力,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实验,要求学生记笔记并背诵,他们认为这样上实验课不用准备器材,节省时间,课堂效率高,考试成绩照样好。这也就是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所在,其实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参与,只是被动的接受,只有机械的重复记忆,束缚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这种学习是痛苦的。
许多物理教师上课时要做演示实验,但一般都是自己操作,学生观察,最后自己来总结实验结论;做学生分组实验时,也是一手包办,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甚至给他们演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最后仅仅是让他们机械模仿即可,这样学生不会主动的思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标认为物理实验不仅在于学生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类似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物理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在学习上,学生边玩边实验边学习,心情愉悦,课堂气氛和效果不言而喻会好,而且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了解美国的创新实验教学和德国的演示实验教学,我们从中不难理解他们为何科技发达,创造能力强了。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我们不能为了省事轻视物理实验教学,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再到学科评价都要注重实验教学。
二、教师要学会实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程师非常聪明,能将科学家的发明原理具体化,设计各种机器设备应用与社会,作为教师对于教育家编写的教材应向工程师学习,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物理教师应对书本的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手段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要创新。
其实创新并不是要求复杂的,也可以是简单的;可以是自己想的,也可以是借鉴他人加以改进。教师走出本校去其他学校听课机会很少,为此平时应该搜集有关的课堂教学视频,经常查找中国知网,到图书馆阅读书报等等获取创新灵感。
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自己一定要钻研教材,备课时结合相关的教案、参考资料、课件、评课的视频,从中感悟得到启示,应用迁移法,使得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等等得以创新,尽量使演示实验生活化,实验器材平常化,以便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更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比如在讲解带电体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时,教师应该要进一步想:带电体能不能吸引质量大的物体呢?其实在研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时,就采用了杠杆放大法,带电体能吸引质量较大的物体。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到这点,比如把两个相同矿泉水瓶固定在一根较长的塑料泡沫两端,再悬挂起来,用与头发摩擦后的气球靠近它,发现瓶子会被吸引,让他们得以顿悟,再让设计一些其他实验方案验证,学生会获得极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物理实验教学教师经常这样教学,会使学生不在以课本为准,不在以教师讲解为规范,学会质疑,这样才真的进步。
三、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其实有很多学生也是重分数轻能力,觉得动手做实验太麻烦了,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记笔记并背诵,考试成绩照样好。为此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穿插或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让实验更加新奇,更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能触发他们也想动手的欲望,想搞清楚其中的奥秘,促使他们改变靠记靠背靠做题学习物理,而是愿意养成动手做实验求真的习惯。比如在讲解“大气压”时,我演示了用减去瓶底的矿泉水瓶去装水,学生特别觉得奇怪,非常想知道原因。当学生知道其中缘由后,我拿了易拉罐问谁上讲台来演示大气压把它压瘪的实验,很多同学都举手要做,气氛很活跃。
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实验的比重,该分组的实验要分组,不要演示,尽量把演示实验变成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能让学生做的要让学生做,从而增大学生动手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做实验会遇到困难,教师不能怕耽误教学进度,直接告诉他问题所在,而是适当地提醒,给予他们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空间,引导学生冷静地钻研,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让他们换个角度和方式进行思考,自己找到产生的真正原因。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完成实验后,并不是实验就结束了,而是要让学生思考在实驗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比如仪器是否规范操作,和同伴分工是否合理,组内每个成员是否都会了等等;还要反省自己是否注意了实验中每个细节,能不能提出更多问题值得再进一步探究。比如学生完成“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就可以问学生该实验有什么困难,他们亲身经历,能很快回答,接着要求他们讨论如何改进该实验(可以安排在课外),这样就提高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物理实验,会让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动力,并且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
教师想通过几节物理实验课,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漫长、艰辛探究过程、从中领悟实验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开展课外实验教学,对课堂教学是不可多得的弥补。
学生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他们所见中有不少的自然物理现象,从中有不少可以探究的物理问题,同时物理教材也编写了很多小实验和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学习的内容布置学生完成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课定期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更长时间的实验,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当然还可以经常搞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找材料。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
五、教师要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初中物理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方面,它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等特点。
多媒体的使用是可以突破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些现象、定理、实验只有靠教师全过程讲解,如“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教师讲解很费劲,学生听起来颇费周折,兴趣不高,感性认识不够,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形象、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理想物理思想方法。多媒体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动”“静”结合,并相互转化,我们应适时适度地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学生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使物理学习化难为易。
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分子的热运动,我设计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辅助”。但教师“辅助”不当,会产生许多不良效果,如果每次实验用视频播放,学生会怀疑实验是假,或者认为实验遥不可及,会让学生觉得物理太难了老师都做不来要用视频。
总之,物理应是生活中的物理,物理教学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让学生重演这些知识的发现过程获取,而不是让教师告诉学生,通过实验学生从中就会自信构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