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
2015-10-21赵建国
赵建国
摘 要:通过阐述避暑山庄的历史价值,彰显避暑山庄始建过程中的重要性,描述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特点的同时说明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对古典园林贡献。
关键词:避暑山庄;造园; 艺术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占地5603平方米,周长20华里,是颐和园的2倍,集南秀北雄为一体,殿阁楼台、桥亭轩榭、琳琅满目;山林草原、湖泉瀑布,兼而有之;是中国不可多得园林典范。
一、避暑山庄的历史价值
避暑山庄是18世纪开始兴建的一组宫殿园林,这里风景秀美、山川秀丽、树林茂密,是非常理想的避暑胜地。避暑山庄不仅仅是美丽的宫殿园林,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里被称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是中华民族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见证。乾隆在为60年,到避暑山庄一共53次,可见对避暑山庄的重视,这在历史上一个皇帝能频繁到一个行宫驾临是不可多得的,也能体现出当时避暑山庄的重要性。
避暑山庄地处长城以北,历史上多为北方游牧民族,比如蒙、满、藏族等。另一部分为农耕民族——汉族,汉族汉族修造了万里长城,阻挡游牧民族进入中原,这两个民族争斗了几千年,直到18世纪清王朝建立了政权,实现了区域性的民族融合,先后在中国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实行了政权,避暑山庄承接内地抚慰边远,清代的第二个政治指挥中心就设在这里,接见少数民族首领,习武练兵也在不远的木兰围场,在这里接见了英国使臣马格尔尼、越南国王以及朝鲜、荷兰、缅甸、俄国使者。避暑山庄的兴建不仅仅是避暑和游览,也是为了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处理国家统一大计,有其深远的政治目的。
二、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特点
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在《美学》中认识到;西方是园林建筑,东方是园林绘画,他认为从人的审美角度看,西方园林是没有生命的,而东方园林的艺术生命是永存的,他的话在避暑山庄中最能体会。
(一)避暑山庄在环境选择上,可谓是匠心独特,用心良苦
揽入避暑山庄的山有峰、岭、丘陵形态;避暑山庄的水打造成湖、泉、溪、瀑、湾、港;避暑山庄周围有棒槌山、罗汉山、蛤蟆石环绕;避暑山庄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草以及水生植物,有生命的鹿、兔、雏鸡等生灵。
(二)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避暑山莊的核心区为宫殿区,游览区域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湖区洲岛交错,既有人工痕迹的亭榭也有自然形成的洲岛。避暑山庄建筑种类和形式主要有以下这些殿: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也是体现山庄园林功能要求和活动内容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做为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起居之所,殿的建筑一般保持了宫殿建筑的格局,如谵泊敬诚、四知书屋、松鹤斋等。坊:是我国古代大的建筑群前面或跨道衢大道的一种装饰性建筑,山庄则多将其置于桥的两端以壮观瞻,如芝径云提、长虹引练、双湖佳境等。室:在古代园林中,一般为居住之所。建筑小于厅堂,且多注意取景,如青松书屋、玉岑室、纳景室等。
(三)假山叠石
避暑山庄的假山因地制宜、因景构图、因材施用,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有以下几种:
大假山,既严格意义的假山,规模较大,不是做为建筑物附属的独立假山。及以文津阁、烟雨楼、文园狮子林三处假山为代表,楼面作山,以云山胜地和畅远楼前的假山最富代表性,依崖叠山,以万壑松风为代表,叠石成岛,以金山为代表,庭院中作为点缀的小假山,宣照斋、广元宫为代表,烘托路旁碑歇的山丘点缀如《古栎歌》碑、万树园的《绿毯八韵》碑等,池山:鼓浪屿的假山为代表,这些假山的布局形成提升了避暑山庄园林氛围。
避暑山庄虽然博大,但无水就无魂,水是避暑山庄的灵魂,避暑山庄现有水面500亩,约占全园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量的风景建筑无不荟萃与湖区,康乾七十二景,有约三十个是以水为风景主题的如芝径云提、水芳岩秀、曲水荷香、芳诸临流、水流云在等。园林用水贵在一个活字,为保证山庄水量,首先是引武烈河水入园,当年武烈河的水量完全是可以满足山庄需要。山庄的泉水也是水源之一,有热河泉,热河泉并不是单一个的一个泉,而是由众多泉眼组成。还有就是山区的缓流,也是山庄水源的组成部分。现每逢雨季股股缓流从松云峡松树岭等沟壑中潺潺而生,烟雨楼、金山、月色江声都依水而建,水心谢为分水的闸口,矗立水中,山庄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居。
(四)借景
避暑山庄之所以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巧于借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谓借景,据计成说就是: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极目所致。避暑山庄的借景,在古典园林中是比较突出的。其内容丰富,手法灵活。借山园外:这是园林中常见的借景手法。《园冶》上说“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山媚可餐之秀美”等,都是指的借山。山庄周围多奇峰怪石,景色秀丽,可借之山景颇多,最突出的是锤峰落照等四高亭。
“锤峰落照”是专门欣赏山庄以东十五里之遥的磬锤峰一带夕阳落照的。
“四面云山”是专为眺望四周山景的高亭。站在这里放眼眺望,四周群山如惊涛骇浪,奔腾与白云烟岚间,令人心旷神怡,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感。清代人曾这样记述了当时的观感“诸峰罗列,若辑若拱。天气晴朗,数百里外,峦光云影,皆可远瞩”说可以远眺数百里,当然有些夸张。但我们现在实际体验一下,总可远眺数十百里外的云光岚影。
三、避暑山庄文化艺术成就
避暑山庄汇聚了中国18世纪的辉煌。但随着18世纪末的到来以及乾隆皇帝的退位,清王朝也逐渐走向没落。西方世界工业革命的胜利,使他们急于向外扩张,再通过外交途径未果的情况下,他们开始用坚船利炮轰击中国的封闭之门。同时,清王朝统治政权日趋腐朽,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内忧外患,清王朝从鼎盛走向败落。1820年,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病逝。以后40年。山庄的大门紧闭,皇帝顾不上来这里了。直到1860年九月,咸丰皇帝才在英法联军步步紧逼的炮声中逃到这里,而他身后的“万国之园”圆明园在侵略者点燃的烈火中焚毁坍塌。病弱的咸丰皇帝在侵略者的威逼中,在山庄批准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象征国家统一的避暑山庄,成为投降卖国的避难所。1861年八月,咸丰皇帝驾崩在他皇祖病逝的龙床上。接下来的辛酉政变,把中国推向了叶赫那拉氏垂帘听政长达48年的更加黑暗的历史。国土沦丧,山庄荒弃,人民被推向水深火热。军阀的洗劫、日本侵略者的践踏,使山庄殿宇倾颓、林木被伐,如诗如画的东宫卷阿胜境被氢侵略者化为灰烬:美轮美奂的宗镜阁铜殿被侵略者熔铸成残害中国人民的武器。
直到日出東方,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避暑山庄才真正回到人民的回报,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彩。50多年来,党和政府不断拨巨资对山庄进行修复。粗略统计,本着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用于恢复重建被毁损古建筑的费用已达数亿元,使避暑山庄基本保持了原貌。
避暑山庄以古朴端庄、秀丽和谐为主体风格,几乎吸纳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精要。
从山庄园林设景上看,多数建筑都有所仿,可谓集南北经典于一园,有移天缩地之功效,如有仿镇江金山寺的金山岛,有仿苏州狮子林的文园狮子林,有仿泰山碧霞元君祠的广元宫,有仿杭州陆合塔和南京报恩塔的永佑寺,有仿宁波天一阁的文津阁,有仿嘉兴烟雨楼的烟雨楼…….山庄外围的外八庙,有仿西藏三摩耶庙的普宁寺、有仿新疆伊犁的固尔扎庙的安远庙、有仿拉萨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有仿后藏班禅所居的须弥福寿之庙,有仿山西五台山的殊像寺…….这些仿制建筑,或同名,或同趣,但又不拘泥于原作,而是根据山庄山势水态再创造的结晶,从山庄的建筑特点来看,无论是宏观布局、空间尺度和氛围,还是形式和风格、模拟和联想,都达到了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微观上从材料、结构、造型、色彩和装饰上等,都继承了历代建筑技艺的成就。但这些传统技艺的运用,不是模仿、不是抄袭,而是于传统之中出新意,创造出表现康乾盛世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山庄建筑所以能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相当成功地调动建筑审美的心里因素,相当准确地把握了建筑美的若干关系。在这个建筑环境中,以相对的时空尺度构成了绝对的环境气氛,使人有所感受;以简单的建筑形式综合的造型风格,使人有所知;以客观的象征手法,触发到主观的领悟和联想,使人有所识。同时,各建筑审美要素又彼此交融,使得山庄的建筑获得了巨大的审美价值。
今天的山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她不但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也是全国全世界各族人民追思历史、文化交流、情感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三百年星移斗转,三百年历史风烟,三百年耻辱沉沦,三百年兴盛辉煌——沉甸甸、厚厚重重凝聚在这避暑山庄,她留给人的,绝不仅仅是一座精美绝伦的皇家园林,她会永远深深启迪、昭示着后来人,在对未来的开创与建设中,多一份心智与思索,多一份胆识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羽新,著.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
[2]避暑山庄研究.2007.
[3] 赵玲主编.纪念避暑山庄建园三百周年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