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运用与城市空间秩序的思考
2015-10-21李聪黄祖辉
李聪 黄祖辉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也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类型,它运用于许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实例,从轴线的历史、空间、节点等方面对城市轴线运用及城市空间秩序进这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轴线;空间秩序;对比分析
1.解读城市空间秩序
1.1 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围合性空间和占领性空间两类。进而还可以按空间
的领域性分类。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美国奥斯卡.纽曼首先提出的有关城市空间的一个概念。他在研究了人们行为活动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确认人的各种行为活动要求有相应的领域,特别在居住环境中他提出了一个由私密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及公共性空间构成的空间体系的设想。我国的一些四合院住宅群就极好地体现了空间的领域性。
城市空间的客观形象是通过人的感官,构成了人们主观的意象(Image),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城市。凯文.林奇在对美国几个城市进行认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对城市的意象,归结了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这也是一种对城市空间基本形态的分类:道路、边沿、区域、结点、标志。
1.2 城市空间秩序
秩序是指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如一幢建筑内部的各个空间:门厅、过厅、走廊、房间等,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便形成了空间秩序。空间秩序设计的好坏是衡量建筑方案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我们把城市入口广场看作为门厅,街道看作走廊,室中心广场为大客厅,街旁一组组建筑群为许多房间,也同样按照一定程序组织起来,既符合城市的生活、交通等功能以及工程经济的要求,又使人产生愉快、舒适的感觉,这便是城市的空间秩序。
城市空间秩序的处理与众多的要素有关。如城市空间尺度、城市空间形状、质感、色彩、城市空间底面、室外设施、城市标志、城市轮廓线、工程构筑物、主从关系等等。不论整个城市或城市局部范围的设计,都需要有良好的空间秩序。在功能上应满足活动流程的要求,在空间效果上要能创造出所构想的环境气氛。在城市规划及城市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空间秩序的多种因素,运用多种手段,创造出既满足功能及经济要求,又符合人们心理感受的城市空间。
2 轴线手法对城市空间秩序的影响
2.1组织城市空间秩序
组织城市空间秩序是在城市自身的力量和外部的力量双重作用下形成的,一方面,城市作为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具有自组织现象和进化功能,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系统实现由混沌无序的状态向有序的方向转化,并产生新的物质形态,虽一方面,人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城市空间的发展应为人类服务,人类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城市目标,就必须要通过干预来引导城市发展。
2.2控制城市空间尺度
城市空间尺度作为城市空间的体质特征之一,它融合于城市肌理和空间组织中。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时,广场、绿地、院落、街道等细部都蕴含着人性的尺度。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当把人的尺度作为空间量度的标准,把人的行为特征作为空间组织的依据,探索空间层次与要素之间的组成比例关系,协调人与现代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关系。
2.3创造城市空间层次
从存在空间的概念上,舒尔茨提出了人对空间认识的三个层次:
景观空间层次—— 社会和自然空间互动的结果,形式关系不太清晰。在这个层次中,城市作为其中心,景观图式是通过人的活动与地形、植被、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
城市空间层次——人和人为环境互动的结果,其结构作为整体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作为人类的聚居地,在城市中人通过共同的居住生活达到相互的认同,体现出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因此,城市空间是社会的、公共的、居民共享的空间。
建筑空间层次—— 体现了人的自身活动和空间的私密性,是人最亲近的场所。这种空间往往指建筑的内部空间。
3 案例研究——国内外怎样运用轴线手法形成有秩序的空间
3.1华盛顿
华盛顿城市轴线长3.5公里,于1791年朗方主持规划设计。轴线上体现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政治体系。国会、白宫、华盛顿纪念碑是最主要的节点,连接三个节点形成的三角形地区被称为“联邦三角区”,是华盛顿乃至整个美国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地区。由国会向西的轴线延伸至林肯纪念馆,由白宫向南的较短轴线延伸至杰费逊纪念亭,两轴线相交于华盛顿纪念碑(方尖碑)。轴线两侧布置着国家和政府机构,以及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国会大厦高45米,为整个华盛顿市建筑高度定下了基调,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许超过它,并采用古典柱式统一建筑风貌。
3.2 堪培拉
1911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决议建立新首都,1912年由著名建筑师格里芬主持规划方案作为中标实施方案,历经14年,于1927年建成。格里芬把建设前的堪培拉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山好比是剧场的顶层楼座,倾斜向水边的山坡好比是宽广的观众席,下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场。一条为由南到北,自红山至国会山、安斯里山的主轴线。此轴线的中心部位为三角形的地段,拟布置国家政治、文化、艺术方面最重要的建筑(亦称为议会三角区)它既是视觉轴线,也是城市主要的交通线路之一。
3.3巴黎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渐扩大形成的。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经历了大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香榭丽舍大道构成的主轴线初步形成。到19世紀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奥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和绿地,许多新的轴线形成,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3.4北京
北京城市中轴线形成于元朝,发展于明清。最初由刘秉忠主持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设计原则。历经元明清至当代,北京城的轴线体系保存至今。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向北直达景山山頂,最后在钟鼓楼北结束,纵贯北京城南北,全长7.8 公里。借助北京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契机,中轴线得以向北延伸。2003年编制的“北京城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又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到了南苑。北京城中轴线可分为三部分,即北中轴线、传统中轴线、南中轴线。
3.5有效的轴线手法运用可形成秩序感强的城市空间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在轴线运用下,其城市空间形态、平面尺度、空间感受、城市天际轮廓线等进行分析比较可见,有效的轴线手法一般具有限定的控制范围,对周边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度,形成以轴线为主,向轴线两侧不断过渡的空间形态。同时,轴线上设置一定的节点空间,或以开敞广场、公共绿地,或以标志建构筑物为节点中心,并设置地标建构筑物,使得空间产生韵律感,在城市天际线上表现为高低错落有致的空间效果,形成以轴线形态控制城市空间秩序的效应。
4对当代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城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城市中轴线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1 形成城市独特的人工标志
北京市城市建设受中国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巴黎市也是受当时的政治因素的影响进行规划建设的。它们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改造建设,都贯彻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城市最主要的人工建筑都分布于城市的轴线上,另一方面城市的轴线也成为城市独特的人工标志。北京市许多大型建筑物,如正阳门、天安门及广场、故宫、鼓楼、钟楼等都位于北京市轴线上,同样巴黎市的许多建筑,如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新、旧凯旋门等也都位于这条城市轴线上。
4.2 包含城市成长的记忆、城市文脉的延续
从最初的建城到城市的发展,城市轴线始终是这两座城市的脊梁。北京市的规划建设首先是以故宫的中轴线为起点,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中轴线分别向北、向南延伸,直至现在还在发展,整个北京市的成长历程都包含于这条城市轴线中。城市文脉是一城市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特质,所以城市轴线又是一座城市文脉的延续发展轴,从诞生到发展,从古老到现代,城市的文脉都体现在城市轴线上。
4.3 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形成城市规划设计的秩序
北京市的建设始终以中轴线为主旋律,城市最初的选址和建设到后来的城市扩展都是以中轴线为基础的,巴黎市的规划建设同样是以传统的中轴线为基础的,从城市选址到中世纪的发展再到欧斯曼的改建都是围绕巴黎传统中轴线为基础的,新城区的建设也是对传统轴线的延伸,甚至巴黎未来城市规划也提出了对中轴线的继续延伸。
4.4 形成了城市设计中的轴向构图原则
以一条有力的轴线作为建筑群体的组织准则,是布局的一种普通方法,凭借这种普通的布局形式,建筑物和景观要素的布置对称地围绕一条轴线,通过向观察者表达沿着轴向街景上受到预置的各个视点,整体感被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芷兰.中国城市格网布局与空间轴线的规划思考[J].南方建筑.2006(02):12-13
[2]王建国.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J].建筑学报.2003(05):24-25
[3]董珂.谈中西方首都城市轴线发展背景[J].城市规划.2003(12):89-90
[4]方豪杰.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万象城市中轴线解析[J].华中建筑.2008(09):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