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建设中遇到的裂缝问题及处理方法探讨

2015-10-21路富增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处理方法裂缝房屋建筑

路富增

【摘要】当房屋出现裂缝时不必惊慌,也不要过于麻痹,注意观察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有无发展趋势,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原因分析,采用切实可操作的施工工艺和措施,确定裂缝的性质后进行必要的处理。本文就房屋施工中遇到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裂缝;成因;处理方法;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屋施工和管理问题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有明显的提升。但是,裂缝成为建筑上的质量通病,严重的裂缝破坏了建筑物、构件的整体性,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强度。这种状况既影响美观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更严重影响了房屋的施工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品质,由此经常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因此,研究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而研究相应的处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房屋施工和管理中遇到的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才是相对的。质量问题的分析,是正确拟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质量事故责任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分析,房屋施工和管理中遇到的裂缝是如何产生的,只有找到了根源,我们才好对症下药。

1. 混凝土裂缝的国内研究现状

从现有的行业技术来看,我国房屋工程以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北京冶建工程裂缝处理中心针对混凝土裂缝,开发了工程师自动低压灌浆的方法进行修复。自动低压灌浆技术是混凝土裂缝灌浆领域包括材料、机具、施工的一项综合技术。国际发展趋势表明,建筑物维修、改造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课题,而混凝土裂缝无处不在,无法避免。建筑物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因此,对裂缝的控制和处理至关重要。在多项技术的辅助下,我国研制了可对混凝土微细裂缝进行自动压力灌浆的新型机具和适应各种形态裂缝修复的灌浆树脂、配套材料,提供了混凝土缺损维修的聚合物砂浆和界面处理技术,并对裂缝成因和微细裂缝注入理论进行了分析, 通过大量工程实践,总结制定了一套自动压力灌浆操作细则和质量保证体系,为我国现有建筑物的维修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途径和实施手段。

2. 房屋施工和管理中裂缝产生的原因

2.1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建筑物裂缝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2.2温度变形容易使建筑物产生裂缝

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并导致砖砌体中产生剪应力和拉应力,当这个剪应力和拉应力超过了砖砌体的允许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2.3楼板施工不规范使建筑物产生裂缝

有些工程在施工时,模板及支撑缺少足够的刚度,垂直支撑与楼面接触部位没有设置楔子顶紧或模板支撑数量过少,使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及成型后模板出现局部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洒水或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2.4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建筑物裂缝

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3. 房屋施工和管理中,裂缝产生后的相关处理措施

3.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做好地基的加固措施

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首先应处理好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但在拟定地基加固和处理方案时,又应将地基处理和上部结构处理结合起来考虑使其能共同工作;不能单纯从地基处理出发,否则,不仅费用大;而效果亦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观测:在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观测基坑的沉降及位移是首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可适当调整。

3.2对建筑物产生裂缝后的处理措施

尽管在通常情况下裂缝不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但裂缝的出现影响了房屋的美观与使用,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也有威胁。因此,裂缝稳定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数量较少且裂缝宽度不大的墙体裂缝可在消除裂缝表面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后,采取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修补。

3.3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施工前应编制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施工技术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对已重复使用多次的材料,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另外,开发商应全面考虑工程建设,把工程质量放到更高的角度加以审视,不可因急功近利而把工程工期压得过短。施工方特别是总承包方应加强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总工期已定的情况下,争取在装修阶段赶工期,确保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

房屋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大,但总体上不外乎固定的几种类型。当然预防和处理房屋建筑裂缝的措施也有很多种,有待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总之,混凝土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构成材料,由于传统建材配制工艺存在的缺陷,混凝土施工后容易引起诸多病害,严重影响了房屋结构的性能,对住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潜在危害。“裂缝”是房屋建筑的常见病害,也是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重要“病因”,其具有破坏性大、蔓延性快、突发性强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

4. 结语

根据统计和长期的观察,我们知道混凝土裂缝是房屋建筑的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房屋使用寿命和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对建筑物的结构组合、使用性能、施工质量均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在制定作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裂缝发生的可能性,提前制定裂缝处理方案。此外,裂缝处理结束后需定期养护管理,出现相同病害后依旧要及时科学地处理。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就能大大减少房屋建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或将裂缝数量控制在最小程度,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承志;建筑混凝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2]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百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4]王世才;墙梁挠度过大引起的内墙开裂事故;建筑技术;2000年

[5]骆万康;墙体开裂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工业建筑;1999年

猜你喜欢

处理方法裂缝房屋建筑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裂缝性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裂缝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房屋建筑中的房建地基施工论述
关于房屋建筑结构坎镇设计的探讨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