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
2015-10-21麻挺
麻挺
语文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借助文本和作者心灵对话。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是不可替代的。上网、看电影、电视时,你可能较少思考,更少想象,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所以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1要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①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②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③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一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那些知识渊博、自身素质好的语文教师,往往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语文教师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愿意听他们的课,课上能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语文课堂也就焕发了生命活力。美丽的板书、动听的言语、得体的教姿、和蔼的态度、崇高的人格等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地方。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努力从多方面充实提高自己,让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了解和掌握和教材有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等知识并能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地引入课堂教学,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师面前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來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5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我们还希望解放学生。在学习形式上我们强调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要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能读书上,两者异曲同工。在学习内容上,我们强调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的东西,如文化、思想、认识、审美、精神等,可以“教”吗?有统一的答案吗?没有,那就需要自己感悟,自己解读。有效的方法是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