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2015-10-21龚德华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运行管理农村

龚德华

摘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关乎农村基本生活的重要工程,但在近年的管理运行中却出现较多问题。本文将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行探索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运行的模式。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然而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我国总人口数的80%都为农民,发展农村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农村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满足农民日常生活饮水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当中我国从上世纪开始就已经进行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工程在运行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于农村居民用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重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饮水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保障率不高

当前国内的农村饮水工程多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卫生改水、除氟改水时期群众组织建设的供水工程,工程在处理设施、規模、建设标准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进而导致了供水保障率不高的现象,实际当中的经营和维护管理活动都存在较多困难。

(二)更新改造能力不强

通常情况下农村供水工程只能执行低于运行成本的水价或成本水价,无法计提维修经费和工程折旧,这种情况超过农村供水工程寿命期的工程更新改造只能依靠外部支持实现,仅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实现。

(三)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很多农村供水工程存在水费收缴难、管理组织不完善、工程产权不清等问题,加之很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程缺乏资金补助、设备缺乏维修更换,最终造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老化、供水单位严重亏损等问题,并使得农村饮水工程整体的良性运行造成影响。

(四)水质不合格

造成饮水水质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不到位和工程标准低,通常超标的物质包括浑浊度、大肠菌群、氟化物、亚硝酸盐、硫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则是饮用水遭到农药、化肥、粪便的污染。

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属性是准公共物品,其本质是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对全国主要省市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理权和所有权的系统分析,可将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理模式氛围以下几类。

(一)公有模式

其中公有模式又分为完全公有与公有自来水公司两种模式,当供水单位是地方政府组成部分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属于完全公有模式,其中工程建设和设计由供水单位负责,而工程经营和运行则由政府服务机构负责,这些机构不具有回收成本和供水服务的目标,但随着市场机制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这种模式已经很少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见到。公有自来水公司模式由水务公用事业单位组建的公司主导,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为股权所有者。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全国范围内的自来水公司获得了有效的发展[1]。

(二)准公有模式

在准公有模式中政府成立的专门供水单位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管理,其中管理局、协会是常见由政府成立的单位。同时相关部门还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纳入对这些单位的调整,对其自主经营权等权利、职责、任务进行明确。当前的准公有模式包括供水协会管理、村集体管理、乡镇水利站管理等模式。

乡镇水利站的管理模式特点: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更加科学的开展管理工作,进而促进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稳定运行。但是乡镇水利站隶属于地方政府,还无法实现完全的自主经营。水利站职工是管理人员,其工作成效通常不会对工程经营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很多员工缺乏责任心,管理方式粗放,对水利站的长期运行造成不良影响[2]。

村集体的管理模式特点:对于集体经济水平高、管理班子能力强的村,由村集体承担饮水工程日常维护和运行费用,能够实现较为有效的管理,但是经常存在“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一旦管理班子存在问题,安全饮水工程的运行也会受到威胁。当村子经济收入低,不具备改造维修供水设施能力,经常会出现安全饮水工程无法维持运行的状况,进而停止供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稳定运行无法得到保障[3]。

供水协会的管理模式特点:由协会管理村安全饮水工程,能够有效消除不同村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尤其是能够对水费的支出和收取进行规范,进而实现财务的公开透明。但由于采用单村合算的方式,从经济学上单村工程的良性运行难以维持。

(三)委托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是在设施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委托合同方式由工程所有者向承包租赁者委托供水设施管理权,授权方式通常包括特许经营合同、租赁合同、合同管理等方式[4]。

承包的管理模式特点:通过承包管理模式的运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责任落实不到位、维护水平差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承包人为了尽可能少支付维修费用,会有效的开展工程维护保养工作,并且提升服务水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引入私营企业这一方式,在很多地方都收获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适宜用于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管理[5]。

(四)私有模式

农村供水工程的商业化、私有化发展运作逐渐取代传统的国家所有、政府经营方式,通过在供水产业中吸引更多私人资本解决了政府部门对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其中拍卖产权管理模式、私人投资管理模式、公司管理模式是主要的类型。

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模式特点:所有权明确,有效落实经营权,不存在争议,较少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建成的工程能够实现企业化运作。这类工程的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政府部门投资压力,由公司运作群众投劳集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降低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私人投资经营的管理模式特点:经营权和产权明晰,个人完全拥有工程产权。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会通过各种方式降低管理费用,并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进而增加税费收益,提升盈利水平[6]。

拍卖产权的管理模式特点:工程完成拍卖后,为了创造收益和回收成本头这人会调动各种可利用资源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同时政府部门利用调整企业较高利润和监控水价的方式,有效解决集体或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结语:

通常以上内容可知,当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存在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对于工程管理各有利弊。地方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而切实有效的解决好当前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城镇供水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卫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220.

[2]刘子维,董国华,孙晓茵.福建省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水利,2011,(08):45-47.

[3]侯亚萍.杨凌示范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与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3):160-162+168.

[4]姚志春,姚永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4,(11):53-56+60.

[5]高原,徐荣才.黔南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管养模式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6):47-48.

[6]周锋,胡阳,陈丹,陈菁.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评价[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6-11.

猜你喜欢

运行管理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