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2015-10-21谢尧
谢尧
摘 要:经典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知性美和人格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历来被人们所钟爱,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
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优化语文环境,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进而塑造自己。
一、加强诵读教学,读中积累
诵读即是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尤其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更应借助于读,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进而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待会儿一起交流。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朗读能力。自读后,再让学生谈谈收获,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有的说:“我知道白帝城是个地名。”有的说:“我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坐船时写的”……然后我请一个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又重点指导认识两个多音字“朝”与“还”。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小声跟读。又指名学生像老师这样读,再让学生评价。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其实,学习古诗不必一一对应地解释,只要学生能够明白诗词大意,体会诗人情感即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环节,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交流学习成果,又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营造主动探究、积极发展的良好氛围。如“李白从哪里出发的”?“要到哪里去呢”?“路途远吗?你是从哪里知道”?“李白做的船快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长江三峡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李白乘坐的小船顺江而下,两岸猿声还在不住啼叫,可小船已穿过万重山,这是多么快呀等古诗内容。再让学生说说该用什么速度读,“李白由于一些原因离开了家,现在终于可以回家,如果你是李白,你此时是什么心情呢”?这样,在一次次朗读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加深理解,体会船快人喜之感情。
二、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小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人为地再现诗人胸中的意境,引导学生在这个境界中咀嚼诗句,品尝诗准确、鲜明、生动的诗境。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一诗时,学生先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这时诗中的文字已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有印象。这时,我又让学生默读,结合插图标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通过填空练习,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想象诗中景物的色彩、味道、姿态等,再由老师绘出简笔画,帮助学生想象。
经过这样一番指导和铺垫,诗中的意象已不再是一个个简单又枯燥的词语了,而是充满生气的画面。此时,教师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解读诗句,将学生头脑中的意象汇成一幅画。如此时再让学生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感受诗中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便“水到渠成”。学生感受越真切,所产生的想象就越合理、越丰富,表达创造的欲望也就越强烈。教师应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结合起来,使创设的情境既是感知的客体,又是生动的语言环境。如前文提到的《绝句》,在利用圖画理解诗句后,老师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用“这是一幅多美的春景图啊!你能用几句话或一段话试着把它描绘出来吗”等言语加以引导,则此时,学生思如泉涌,教师只需稍做点拨。
三、拓展学习空间,让古诗词走进学生心中
古诗词中不乏意境美的优秀作品,诗人的妙笔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画面。而在教学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化无处寻”两句诗时,我认真思考: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上的蝴蝶隐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表面来看,这些争论与诗句的理解似乎无甚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除了绘画外,其实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将古诗编演成故事,如在教学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与孟郊的《游子吟》时,我就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走进诗境,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还可以通过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的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时,让学生在演唱中走进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古诗词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教育应从小抓起,教师应该灵活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编排,选择科学方法,或诵读,或感悟,或画演,让学生在浓浓诗香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