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非常规工具研究分析及思考
2015-10-21杨翎莛
摘 要: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的攀升、私人部门外汇资产增加和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导致我国的传统货币机制受到巨大挑战,货币政策是政府或者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其重要的是货币供给以及利率调控,而常规的控制货币供给对于大量外汇的变动背景下是无法有效地控制资本流动的波动,能够有效控制的方法便是非常规工具,目前央行主要采用的方法抵押补充贷款(PSL)和常备借贷便利(SLF)。
关键词:非常规工具;抵押补充贷款;常备借贷便利
一、引言
外汇的储备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纽带,它将会决定国家对于对外贸易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外汇的储备量也会影响本国的很多货币政策。然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那么外汇的储备量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外汇储备量的改变也就引起了我国货币发行多少的问题,那么此时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多少就多了一个重大的影响因素——外汇储备量。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对外开放加大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这使得外汇的储备多少决定了我国的货币创收多少。因此货币的投放在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处于波动、双向平衡资本随时改变甚至出现反向改变的环境之下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将会彻底地改变我国货币投放的传统政策,那么央行就需要做出决策去改变货币创收的形式以及政策了。第一个问题:私人部门或者企业对于外汇的持有量增加,但是央行还是需要货币的循环,那么将会导致我国货币量在流通循环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另外一个问题:一旦上面的那个问题形成,那么货币的流通量减少必将导致人们手持本国货币量减少,这样人们可支配的货币量减少,那么相当于可支配的资源减少,那么外汇的交流相应的减少了,这必然导致外汇创收减少。
二、抵押补充贷款(PSL)
(一)抵押补充贷款的定义
抵押补充贷款与再贷款的形式非常类似,再贷款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但是这样的运作情况往往被市场赋予金融含义,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抵押补充贷款是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分别从以下方式改变货币储备量:改变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将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的抵押资产中所获的融资来引导中期利率。这就相当于将再贷款升级,使其机制更趋于稳定。
央行从2008年以来正式使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而在這一点时期已经形成了利率走廊机制。通过商业银行的抵押资产中所获的融资利率能够控制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利率。
(二)抵押补充贷款推出背景
在我国,有很多信用投放,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类的信贷投放,往往具有政府一定程度担保但获利能力差的特点,如果商业银行基于市场利率水平自主定价、完全商业定价,对信贷较高的定价将不能满足这类信贷需求。央行PSL所谓引导中期政策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投入到这些领域。这也可以起到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
三、常备借贷便利(SLF)
(一)常备借贷便利的定义
常备借贷便利其实与其他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非常类似,欧美日都曾出台相应的政策去改变本国的货币流通,从而增强对于货币调控的效果。该政策从2013年初开始实行,主要针对政策性的银行以及商业性银行,最为正常的货币供给渠道,能够在短期给予较大额度的货币流通,其借贷期限为1~3个月,按照抵押的方式发放贷款,而抵押物可以是实体资产和债券类的资产,这样其运作的方式更加便捷迅速。在商业性银行出现短暂的资金流短缺时能够打上一记强心针,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
(二)常备借贷便利推出的背景
外部形势的变化以及资产流动多变因素的出现都使得短期货币流动波动性加大,这使得一般的金融机构经常出现资金短缺的状况,而传统的借贷方式复杂且效果差,但是常备借贷便利的出现使得短暂的现金流短缺得到了缓解。2013年6月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160亿元,7月为3960亿元,8月为4100亿元,9月为3860亿元,在今年的10月再次释放4000亿元,这些都促使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缓解了现金短缺的漏洞,有效的实现了货币的调控。
四、我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降息降准等强力的货币政策对于处在货币调控初级阶段的中国并不实用,我国的金融服务机制并不完善,实体的经济行为与金融并没有完全接轨,如果强行催动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为同步进行,那么必然会出现欧美国家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在雄厚的实体经济之上,最好的例子便是08年金融危机时,整个欧洲经济萧条时只有德国没有明显变化,因为一个实业国家有着良好的实体经济,那么金融的经营活动就不会对整个国家有很大影响。我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不够完善,资金的短缺比较严重,需要结合不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的流通,有效的缓解融资问题,引导我国的货币利率,但是长远的发展更依靠于常规货币政策的深远考虑,常规货币政策的制定合理使用结合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短期辅助效果,相信我国的经济能在不久的将来完成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敏强.2009年美、欧、英、日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及其效应比较分析[A].国际金融研究,2012(7).
[2]张翠微.非常规货币政策研究进展[A].发展研究,2011(8).
[3]刘淑娥.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评价[A].财经金融,2011(18).
[4]张亦春、胡晓.非常规货币政策探讨及金融危机下的实践[A].国际金融研究,2010(3).
[5]苗永旺,王亮亮.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刺激方案的推出策略: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0(2):48-53.
[6]潘敏,缪海斌.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压力[J].经济评论,2010(2):62-70.
[7]李石凯.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中国金融,2010(23).
[8]李新新.关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三次理论讨论[J].金融发展评论,2010(1).
[9]姜汝楠.对央行创设PSL货币政策工具的思考[J].财经市场,2014(8).
作者简介:
杨翎莛(1993~),女,江西南昌,研究方向:财务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