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非公立高等学校继续加大的财政投入的政府策略研究

2015-10-21周晓虹阎菲

基层建设 2015年9期

周晓虹 阎菲

摘要:文章从财政投入主体、财政投入客体和财政投入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扶持非公立高等教育经费的政府策略。

关键词:非公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政府策略

本文将非公立高等学校定义为,除国家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公民个人利用非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自行经营的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我国法律文件中没有非公立高等学校的提法和说法,普遍对于公立(即公办)高等学校以外的非公立高等学校的提法是民办高等学校。但是民办高校的范畴里,并不包括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和成人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自考助学、网络教育、培训等),所以本文用“非公立”的概念,包括了除公立以外的所有高等学校及教育机构。

一、我国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非公立高等教育的可行性

1、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非公立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

(1)财政加大投入非公立高等教育的上升空间

一个国家能够形成投资非公立高校的资助体系,有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立法和规章制度的完善因素,还有个极为重要的客观因素,那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2013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数据,世界各国GDP排名最高的仍是美国,经济总量达到16万1979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GDP总量达到9万零386亿美元;日本5.99万亿美元排在第三。可见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跻身全球最强国家之列。

从表1中,看出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并要在2010年实现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已实现。

从表2中,2010年我国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是不低的,但是看财政支出的基数值则相对其他国家很低的。作为一个已经具有很高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不相匹配的教育支出,是值得我们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

基于以上數据的分析,可见我国已经具备投资教育的强大实力,且财政投入高等教育的基数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必要对这部分财政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

(2)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开始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和支持非公立高等学校的发展,是与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扶持息息相关的,且这些具有法律法规效力的支持政策为财政投入非公立高校提供了一个法律保障。

2、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非公立高等教育的现实基础

从当前的政策和各地的实施情况看,虽然国家鼓励各地政府发挥财政能力支持非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各地方经济实力差异和对非公立高等教育认识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财政扶持非公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各非公立高校资金短缺,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仍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财政投入非公立高等学校的政府策略现存问题

回顾1995年到2013年政府财政投入非公立高等教育的政府策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策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缺乏可操作性。随着公共财政投入非公立高校的力度逐渐加大,我们有必要对这部分财政投入进行政策方面的设计,对财政投入主体,财政投入客体和财政投入方式进行细化设计。

三、对完善我国财政投入非公立高等学校的政府策略的建议

1、非公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主体

根据教育公益性理论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理论,政府的财政经费应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强调地方财政对当地非公立高校的扶持义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央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对非公立高校的扶持义务。所以财政投入的主体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个主体。

2、非公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客体(对象)

基于我国非公立高等学校的现状,中央财政投入客体(对象)是非公立高校的学生、教师和科研。对非公立高校学生的资助方向主要是奖学金、助学金和贷学金;对教师的资助方向主要是提高工资待遇和完善福利制度;对科研的资助需要具备科研能力的高校进行申请,非公立高等学校也同样可以申请,这样引导和鼓励非公立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创新活动。这些投资项目资金按照投资条件直接划拨到各高校,或划拨到第三方中介财团机构。

3、非公立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方式

(1)对非公立高等学校学生的财政投入方式

政府对学生的资助采取中央财政直接拨付的方式,在教育经费支出中列出学生资助专款,教育金一半以上用于学生的奖助贷学金。资助不通过各省政府和高校,而是直接面向各资助机构或直接给予学生个人。

(2)对非公立高等学校教师的财政投入方式

只要是高校教师,就不该有公立和非公立高校教师的区分,应在经济待遇上平等对待。鉴于当前非公立高校经济力量有限的条件下,政府财政应承担职工收入不足的部分,确保民办高校在岗教师实际年收入与本地区公办同级教师实际年收入相当;教师之间的工资应该按照岗位的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实行岗位薪酬制,同时综合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同时为了改善当前非公立教师的待遇低现状,建议设立一项主要针对非公立高校的教职工工资补助政策,补助金额按照教职工的人数乘以单位金额划拨给各非公立高校。单位金额也有个浮动范围,采取倾斜分配的原则,对改善教育、研究有突出成绩的学校给予较多的补助金额;对师资力量薄弱,经济状况不良好的学校给予较多的补助。

最后,完善非公立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五险一金”的水平,政府可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部分返还。

(3)对非公立高等学校科研的财政投入方式

首先,政府对非公立高校科研的资助采取国家财政直接拨付的方式,教育金的30%-40%用于所有高校的科研补助,不区分公立和非公立,不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其次,各省、直辖市科研机构建立非公立高校科研设备配备费补助金制度、教师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4)对非公立高等学校的其他财政投入方式

在金融信贷政策上,政府把国家拨款和财政金融投资资金拨付给中介金融机构,由各中介机构再向各非公立高校发放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各非公立高校完善科研、教学设备设施,维修和新建校舍。这样保障贷款金额不会受到金融市场的较大波动而变动。

四、结语

面对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非公立高等教育,逐渐加大对非公立高等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与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不足和扶持策略不完善的问题无法满足政策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政府急需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层面,对如何合理高效利用高等教育财政资源进行研究,并以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非公立高校的政府策略,期望对政府构建扶持非公立高校政策有所借鉴,从而促进我国非公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郁冬 张朝敏.政策分析视角下的民办高等教育[M].高教高职研究,2009(4):11-13

[2]邓丽雯.关于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