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生态移民现状评估及对策
2015-10-21吴金桥朱剑虹陶智勇等
吴金桥 朱剑虹 陶智勇等
摘要2015年是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实施的第五年,为探究生态移民现状,采用李克特量表作为每一项指标的评价尺度,对安康市岚皋县官元镇的生态移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对样本数据信度分析后,根据调查数据,从农户视角对移民迁前与迁后生产生活条件的对比、生活满意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让移民摆脱自然灾害多发的生活环境,但生产、生活条件改良效果不大;移民搬迁在子女入学、医疗卫生、扶贫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没能达到让移民满意的结果。对此,从基础建设、生活经济、福利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陕西省陕南地区地处秦巴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是陕西省山洪和地质灾害的群发区,生存条件恶劣,人们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了改善陕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陕西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底做出了移民搬迁的重大决策,并审议通过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正式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规划期间,陕南地区共安排移民搬迁645 574户,2 448 308人,分别占陕南地区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1.98%和26.38%。其中生态移民搬迁主要是对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源涵养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地区范围内,因群众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威胁和负面影响地区的移民搬迁。规划期间,陕南3市生态移民搬迁共安排468 838人,占陕南搬迁人口的19%。
陕南移民一经提出便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研究者们分别从陕南移民政策执行效果、存在的问题[1-2]、移民的生计资本[3-4]、移民搬迁安置[5-9]等方面进行了研究。2015年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第五个年头,已取得初步成效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移民搬迁、人退林进,实现了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移民搬迁把偏远地区群众搬迁到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便捷的新型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极大转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14年底,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已完成投资456.7亿元,完成移民搬迁26万户,88万人,已完成规划人口总数的35%[10]。为探究陕南生态移民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选取陕西省岚皋县官元镇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从农户视角分析移民生活现状及满意度,并提出相关对策,为更好地实施生态移民政策提供参考。
1调查研究概况
1.1样本选取为确保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研组走访了陕西省岚皋县官元镇移民安置点及其下属居民村,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取54户农户,共发放问卷54份,有效问卷46份,问卷有效率达85.2%。问卷的设计采用了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 scales)作为评价每一项指标的评价尺度。在迁前与迁后生产、生活的对比中,设有“迁前比迁后好很多、迁前比迁后好一些、迁前与迁后差不多、迁后比迁前好一些、迁后比迁前好很多”5个选项,并分别赋予1、2、3、4、5分;在生活满意度方面,设有“很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5个选项,并分别赋予1、2、3、4、5分。
1.2样本描述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主要涉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年收入等。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移民基本情况整体存在“一高两低”的现象。“一高”:移民年龄偏高,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移民占43.5%。“两低”:移民整体的文化程度较低,移民的整体收入偏低,本科学历以上的只占到2.2%,80.4%的移民家庭年收入低于15 000元。
1.3评价方法
1.3.1样本的信度分析。采用克朗巴哈信度分析法分析样本信度,公式为:
α=nr/[(n-1)r+1]
通常Cronbachs α系数取值范围为0~1。如果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取值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取值达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由表2可知,该研究的2个量表Cronbachs α取值分别为0.770和0.708,都具有相当的信度。
表2生态移民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项目Cronbachs α项数
迁前与迁后生产、生活满意度0.7705
对生活方面的满意度0.7088
1.3.2评估指标及移民态度等级的确定。为了科学确切地评估搬迁后移民生活现状,确定了和生产、生活迁前与迁后对比有关的9个評估指标以及和生活满意度有关的8个评估指标。移民生产、生活迁前与迁后对比有关的9个评估指标包括:土地质量、雨水情况、灌溉情况、劳动强度、供电情况、生活用水、饮食质量、交通情况、居住环境;将移民对与生产有关的9个指标的态度分为“迁前比迁后好很多、迁前比迁后好一些、迁前与迁后差不多、迁后比迁前好一些、迁后比迁前好很多”5个等级。生活满意度有关的8个评估指标:生活条件、邻里关系、与干部关系、政府政策、劳动状况、经济状况、子女入学、医疗卫生。将移民对与生活有关的8个指标的态度分为“很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5个等级。根据研究指标的特殊性,运用以下公式计算移民对各指标的评估值[11]:
Ai=5i=1EijFi
式中,Ai是第i个指标的评估值;Eij是第i个指标的第j种态度值;Fj是第j种态度值。对Fj的评估尺度采用5分赋值法。
2结果与分析
2.1迁前与迁后对比情况评价根据调查数据及评价公式,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迁前与迁后对比等级评价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土地质量与劳动强度评估结果为“较差”。问卷基本信息显示5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大,搬迁后他们的年轻子女外出劳务,只剩年纪较长者独立农耕并抚养孙辈,故其劳动强度加大。雨水情况与灌溉情况评估结果为“一般”。笔者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生态移民搬迁多为本区域附近搬迁,土地与雨水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供电情况、生活用水、饮食质量、交通情况和居住环境的评估结果均为“良好”,居民生活离不开基本的物质供应和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相对搬迁之前,尤其为年龄大的移民减轻了一定程度生活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闭塞问题。移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可说明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让农民远离自然灾害。生产、生活迁前与迁后对比总的评估值为30.4(满分45),各项条件平均值为3.4,介于“迁前与迁后差不多”和“迁后比迁前好一些”之间,倾向于“迁前与迁后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