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探析
2015-10-21吕瑜峰董世瑞王素英
吕瑜峰 董世瑞 王素英
摘要 立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遗传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全面思考和分析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在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追其根源,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改革措施,不仅提高学生对遗传学实验知识的掌握,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遗传学;实验课;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389-0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大量素质型、创新型人才,高校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独立应用能力及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重要基础课,其发展极为迅速。遗传学是在不断的实验研究中获得发展的,其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由于它的“基础”性, 长期以来一直依附于理论课的教学, 实验课时缩减,材料方法相对简单,这些现象势必不符合当前科学发展步调, 也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当前所提倡的培养创新能力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1]。因此,该研究分析了阻碍遗传学实验教学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革新的想法和做法,以求强化学生的独立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缩减遗传学实验与遗传学发展之间的距离,真正提高遗传学的教学质量。
1 创新遗传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创新是科学得以持续发展的源動力,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现有的高教教学改革中都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重要地位,而实验教学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实验课随理论课开设, 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占30%, 以实验报告成绩作为考核成绩,并不进行真正的考核,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重视不够,课前较少预习, 无法与老师课堂互动;实验时不敢动手, 过分依靠老师。生物专业学生每2人分成一组进行实验, 部分惰性强的学生索性从头到尾都作旁观者,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动手能力,甚至最后将实验报告一抄,连实验该掌握的最基本知识都无法获得。
以前遗传实验采用版本较旧的实验指导书,再加之实验课时紧张,实验内容过多地受理论教学的束缚,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少, 并且实验中材料、方法和结论几乎都是唯一的, 限制了学生在实验当中的自我思考, 长久以往,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降低。再者,实验课与理论课都安排在同一学期内,学生难以参与实验的全过程。目前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这一环节中,只能由老师完成,这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和方法的机会。
虽然“九五”、“十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实验室的装修以及设备的建设都得到部分改善,但受原有基础的限制, 实验室布局的矛盾仍然存在。实验室一次只能容纳28名学生做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学生人数的发展。由于学生多集中听讲,也妨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工作还有待改进。
2 创新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探索
高等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有效场所是实验室,目前的高校实验教学要求中都加重了创新能力培养。在改革中,实验教学内容的革新排在了第一位,在基本要求得到完成的同时,加强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创新实践打基础,也要加强对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此铸造学生对于科学的质疑、钻研、探索、创新的优秀品质。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的情况,必须要加大遗传学实验课在遗传学总成绩中的比重, 或独立设课,按照理论课与实验课并重的原则。目前运行的教学计划中, 遗传学的实验课是16学时,虽占比较高,但学时数少。实践证实,提高实验课比例对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产生了积极作用。作为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 遗传学是其今后从事生物类相关工作,特别是与实验相关的工作的必备基础, 在学期间有必要考虑将遗传实验部分单独设课或者与后续的基因工程、遗传分子学的实验整合独立出来。目前实验教学独立设课是理工科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已经看到了改革的优势和效益。目前遗传学实验的课时较少(不满32学时) , 无法对其单独设课。随着共建投资设备的逐步到位,今后遗传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得到很好的补充和革新,相信终有一天会顺应遗传课程的更高要求,将实验部分单独设课。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选材、试剂、方法步骤的不同,实验教师自己动手编写实验讲义,每次实验课发下一次实验课的资料,保证人手一份,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验的准备和课后报告, 节省上课讲授的时间,减少学生操作时对老师的依赖,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对于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可以通过自编的讲义,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全部或者部分设计自己的实验内容和结果表格。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创新的欲望,始终被动地以成绩为最终目标,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必须积极改革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 整改实验项目和内容,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实验教学既完成遗传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又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抛弃旧观点,创立新思想,让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①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减少验证性实验,将必须保留的验证性实验分到各有关实验中, 提高实验的系统性和效率;大量增设带有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实验, 在更新、重组、综合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前沿性的实验教学体系。 ②对各实验的内容做部分的调整,增强实验的应用性,减少以果蝇为材料的相关遗传实验, 多选择以有实际经济利用价值的农牧渔产品为材料进行的综合研究实验。同时提高学生在材料选择、试剂配制,甚至方法步骤中的参与程度,可以选择他们自己参加的教师科研、自己做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材料来加入实验课、自己配制实验的有关药品, 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计划,只要在实验报告中写明实际使用的材料方法、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实验总结等,无论实验成败与否都是一次创新实践, 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实现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逐步引导学生养成钻研思考和独立创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