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15-10-21易艳霞林寰
易艳霞 林寰
摘要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是解决农村土地撂荒和闲置的有效途径。梳理当前土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土地流转研究,避免学界研究的重复建设。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视角、内容等方面仍有待深化拓展。
关键词 土地流转;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192-02
Abstract Land circulation is the key premise to realize rural land managing intensively, on scale and industrializing. And it is also the efficient way to solve the rural land abandoned and idle proble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avert the “repeated construction” phenomenon in the academic. Currentl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gotten some results in this respect. But in such aspects as research perspective, the content and so on, research remains to be further expanded.
Key words Land circu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自我国1993年政策放宽允许土地流转以来,土地流转在农村地区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断加快,农民闲置土地增多,土地流转有所加快,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尤其是土地流转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土地多为私人所有,流转手续较为方便,多遵从市场机制原则,与我国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土地制度存在根本差异。因此,国外专家学者在研究农地制度时很少使用“土地流转”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土地产权、地租地价、土地交易等方面。
1.1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研究
产权方面,Feder等认为土地产权明晰有助于土地交易降低成本,促进农业领域投资,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1]。Gorton通过实地调查,得出土地权属不充分限制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大范围内进行的研究结论[2]。地租、地价方面,Dong比较世界各国土地流转现状后认为,土地租赁是较土地买卖而言绝大多数农户获得土地的方式[3]。而Vikas 对印度独立后实行土地改革以来农村土地交易状况的研究也发现,国内土地交易远不如土地租赁活跃[4]。土地交易方面,Pender等在对印度2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限制土地交易对土地投资、耕种抉择及农业贷款的影响[5] 。Lanjouw通过建立一般土地租借均衡模型,研究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和信息的有效性[6]。Wegren对俄罗斯5省调查发现,2000年私有土地交易中乡村土地交易所占比重高达42%,对乡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7]。
1.2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认为产权制度、交易价格、劳动力状况、家庭财富结构、政府干预与扶持等是影响农村土地产权资本化流转的主要因素。Dieninger等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农户的资产组合及劳动力成本等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8]。Bogaerts等研究中欧地区国家农村土地交易后认为,国家制度因素会增加土地交易费用,制约土地流转[9]。Joshua等指出土地私有化的改革阻碍了农村土地交易,其中主要是土地细碎化、政府和中介的低效率及土地产权所产生的大量交易费用等造成的[10]。Jin等经实证研究指出,农村土地流转较大程度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同时,地权流转还受到农业生产过程、信贷机会、流转交易成本的影响[11]。而近年Ciaian等则通过对欧盟11个国家18个区域的研究发现,政府对农业支持情况是土地交易市场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2]。国外土地产权制度虽与我国不同,但国外学者对土地理论及影响因素等的研究对于我国土地流转情况的改善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 国内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以1988年宪法修正为标志,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经历了从禁止流转、允许流转到放开流转和由模糊不清到明确鼓励的过程。国内学者围绕着“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现状”和“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这一主题开展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深入、逐渐成熟的过程。
2.1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现状研究
在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现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市场化水平低[13];第二,流转程序与流转合同不规范[14];第三,流转主体主要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15];第四,土地流转收益较少,缺乏政策支持[16];第五,流转对象趋于多元化[17];第六,农户土地流转范围较狭窄[18];第七,流轉发生率偏低[19];第八,流转方式多样[20]。这些研究涉及了土地流转的基本特征,近乎使这类特征成为实证研究中描述土地流转状况不可或缺的测量指标。
2.2 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在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方面,张红宇指出非农产业收入同土地经营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外部因素变化及其内部因素推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加快[21]。钱文荣通过对浙北传统粮区农户行为进行实证调查,认为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与人均收入、非农产业发展以及受教育年限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22]。叶剑平等通过对我国17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农户家庭人口数、非农人口比例、农户受教育程度以及区位条件等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23]。陈美球等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非农就业机会、耕地经营收益、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耕地破碎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研究了江西省农户转入、转出行为的不同影响因素[24]。包宗顺等经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素质、人均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均对农村土地流转江苏省农地流转有显著影响[25]。何京蓉等运用三峡库区重庆辖区内42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户的非农收入比例和土地流转收益决定着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26]。许恒周等运用Logistic 模型研究并证实了文化程度、职业类别、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商业养老、是否拥有转让权、地权稳定性、家庭养老等因素对南京市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具有影响作用[27]。刘卫柏以湖南省千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非农就业能力、非农收入、年龄、医疗保险和養老保障等因素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密切相关[28]。而江淑斌等通过研究短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认为农业收入下降将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而抑制农村土地流转;相反非农部门工资上升将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流转[29]。可见,学者们主要从农户个人及其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禀赋、乡村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微观因素探讨了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指导意义。
3 展望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且研究成果颇丰。尽管学者与国内学者之间对同一问题关注点不同,对同一关注点的看法也存在分歧,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实践提供了指导。
然而,国内现有研究仍有待深化和拓展。在土地流转现状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方向、规模、频率、对象、范围、方式等进行了研究,而关于农户土地流转的资金筹措方式、信息来源渠道、政府支持情况、流转价格与市场价格偏离度、流转后劳动力转移情况、农户满意度、流转效果及退出情况的研究尚待开展。在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方面,众多学者集中采用了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的方式进行探究,但受数据采集的现实困难所限,往往都是局限于部分区域进行,使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降低。同时,由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研究水平总体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进行,较少关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部民族地区。这一方面导致了西部落后地区土地流转长期缺乏指导,水平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东部地区土地流转研究重复建设及因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观点不一致而无法对实践形成一致、有效的指导。
此外,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视角多集中于经济学、社会学方面,较少立足行政学、政策学等公共管理理论。实践中,土地流转其实是一项深受政策驱动的社会经济活动,政策制度及政府管理方面种种因素不可避免会对农户的流转决策产生影响。因此,今后土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着重点应该是更多地关注西部欠发达地区,立足于公共行政、公共政策领域的理论探讨土地流转的资金筹措方式、信息来源渠道、政府支持情况、流转价格与市场价格偏离度、流转后劳动力转移情况、农户满意度、流转效果及农户退出情况,探讨城镇化推进、劳动力转移加快、成功模式推广、农村大学生子女离土化、农民非农化及农民工市民化等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FEDER G,FEENEY D.The theory of land tenure and property rights[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3,5(7):135-153.
[2] GORTON M.Agricultural land reform in Moldova[J].Land Use Policy,2001,18:269-279.
[3] DONG X Y.Twotier land tenure system and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n post1978 rural China[J].World Development,1996,24(5):915-928.
[4] VIKAS R.Agrarian reform and land markets:A study of land transactions in two villages of West Bengal,1977-1995[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1,49(3):611-629.
[5] PENDER J L,KERR J M.The effects of land sales restrictions:Evidence from south India[J].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21(3):279-294.
[6] LANJOUW J O.Information and the operation of market:Tests based on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land leasing in Ind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60:49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