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2015-10-21孙晶
孙晶
摘要:科学探究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探讨了科学探究式教学过程的五个要素,并列举了课堂探究案例,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探究能力,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素养。因此,教师要领悟其精神,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一、探究式教育的要素
1.提出问题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和关键,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否在经验的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探究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经过努力可掌握的;三是能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内驱力。
2.搜集相关资料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运用与学生学习动机一致的教学策略,创设多种情境,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资料和信息,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做有意义的选择。
3.猜想与假设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提出假说,并支持学生探讨和质疑假设的合理性。
4.检验和推理
在假设检验和推理阶段,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运用教学策略或模式,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假设检验的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控制条件、记录现象或开展社会性调查,或开展资料实证性研究。
5.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学生应通过阅读资料和实验观察,选择、判断获得的资料和事实,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科学地解释问题。
二、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类型及案例设计
1.课堂内的科学探究
案例1:氯气与水反应
第一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一瓶饱和氯水,让学生观察氯水的颜色——浅黄色,并提出问题:“该溶液为什么是浅黄色的?”对此,学生很快想到因为氯气是黄绿色的,它溶于水,于是使溶液呈浅黄色。接着,教师演示实验,把一张一半干燥、一半湿润的红色纸放入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发现只有湿润的一半褪色,干燥的一半并没有变化。教师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第二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提出假设,得出以下结论: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纸褪色,却能使湿润的红纸褪色,因为氯气遇水后生成了新物质,它具有使红色纸褪色的性质。
第三步,在学生提出氯气溶于水后生成新物质使红纸褪色的猜想后,教师进行讲解:“氯气溶于水后,能够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那么,究竟是哪一种具有使红色纸褪色的性质呢?”这时,教师再一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经小组讨论后,一些学生认为是盐酸使红色纸褪色的,而另一些学生认为是次氯酸使红色纸褪色的。师生针对以上两种假设,展开了共同探讨。经过教师适时的启发和点拨后,学生亲自做实验验证。当见到盐酸不能使红色纸褪色后,学生自然得出了次氯酸是使红纸褪色的物质。
第四步,完成实验探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氯气溶于水,不仅是一个溶解过程,也伴随着化学反應,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可以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的性质,叫做次氯酸的漂白性。
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结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2.学生实验中的科学探究
适当地改进一些学生实验,可以为它们披上探究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案例2:铁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针对“铁不能与冷、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若能反应,则应在什么情况下反应?”这一问题,教师可提示学生:“铁不能跟冷水或煮沸的水反应,而是需要更高的温度。在日常生活中(如打铁铺中),我们经常看到,在烧红的铁块或铁器表面会生成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这说明在高温下铁是能跟水反应的。在做铁跟水在容器内进行反应的实验中,我们不可能先把铁块烧红,只有先把水制成水蒸气来提高反应的温度(如图1所示),但这个操作的难度较大。”
图1 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
于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主设计实验,用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设计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铁与水蒸气反应改进装置
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改进了图2的装置,用1支试管完成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如图3所示。
根据图3所示,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浸过水的棉花,在湿棉花下部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入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洗涤剂)。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部,拉近铁粉与湿棉花的距离,酒精灯加热时铁粉处受热,湿棉花受到热的传递,水被蒸发。铁粉跟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气体导入到蒸发皿的肥皂水中,吹出许多氢气泡,再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可发出爆鸣声。
图3 铁与水蒸气反应简易装置
可见,把这个实验改为科学探究实验,不仅提升了实验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兴趣活动中的科学探究
课外探究是课内探究的延伸,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计划,然后主动开展。如在教学胶体和盐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身边明矾净水的生活细节,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4.习题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在课堂内进行,还可以在学生实验、课外兴趣活动中实施,单一的习题教学也可以渗透科学探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建明.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甄德胜.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2014级教育硕士,现任职于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