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入手建立对“问题学生”预防与治疗的教育机制
2015-10-21郑仕杰
郑仕杰
摘 要:“问题学生”的研究是一门复杂而综合的教育科学,是教学实践论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预防机制;治疗机制;学习动机;自我评价体系
“问题学生”逐渐发展成一种普遍存在的趋势,其影响也逐渐扩大化。事实上,“问题学生”的產生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长期受挫,从最初的学习动机欠缺,到产生情绪焦虑,最终丧失自信心。日积月累,学生逐渐陷入一种“学业不良”的状态,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成为教师和家长眼中的“捣蛋鬼”“大麻烦”。
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治疗机制可以有效缩小范围,而预防机制则涵盖了所有学生,可以有效防止问题扩大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很多“问题学生”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一个针对“问题学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教育体系。
第一,学习动机丧失是导致自暴自弃的根源,因此,教师要从心理层面构造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要件,从根本上预防。在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增强学习动机。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饥饿疗法”,通过制造“精神空白区域”,提升学生求知欲。“空腹求食”,在饥饿状态下,人类的本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许多教师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掰开揉碎”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才使得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瞌睡虫”,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动力。当今社会,学生被信息包围,把他们从这种“饱食终日”的状态下抽离出来,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传递新知识时,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知识领域“浅尝辄止”,从而燃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在复习环节,不妨摒弃固有的提示步骤,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鱼骨图重新梳理知识。
其次,教师通过控制合理的成功率指数,促使学生在成败的体验中增强学习动机。较之单纯的需求,“动机”更强调意志的伴随作用。要增强学习动机,就要重视意识的影响力。
教师布置教学任务时,要设计谋求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以往的水准,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70分的目标,对于平时得90分的学生而言,就不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30分、40分的同学则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因此,目标制定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从而造成学习动机的萎缩现象。
第二,自我认知不完善是“问题学生”实现转化的思想障碍,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激励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体系。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欠缺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校可以在中职教育的不同阶段增加选择性需求的自由度:在一年级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小组;在二年级让学生跨专业进行选择性试听,拓展知识面;在三年级组织学生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分班,依据学生择业标准和个性爱好完成课程选择。
其次,教学模式的探究性的欠缺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儿童喜欢玩捉迷藏游戏,成人喜欢户外探险,学生喜欢大型网游……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充满了冒险精神。正是这种探险精神,给予参与者无限的热忱,愿意沉迷于其中,不断进行探索。如前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调足胃口”,让学生带着“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好奇心走进课堂;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不急于灌输答案,而是鼓励学生通过问答、讨论、分组探究等多种方式,共同探索答案。
第三,自我认知不完善是“问题学生”实现转化的思想障碍,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激励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对于“问题学生”的治疗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对“问题学生”保持耐心和爱心,要将心比心、真诚地爱他们,给予他们及时正面的引导。当“问题学生”出现“反复”时,教师不要“算旧账”“揭伤疤”,而要耐心地进行启发、教育,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促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强调努力的价值。对于抱有“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这一自我认知的学生,要打破其消极的自我评价概念,引导其形成只要努力就能取得进步的意念,使学生的“自我”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当中,进入良性的循环。
最后,要搭建合理平台,给予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满怀诚意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给予一定的改进意见,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和闪光点。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学生;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学生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上,教师要用爱心、真心和热心来重新审视每一个学生。我们充分相信,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这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他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张梅芬.对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预警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