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传统建筑工艺剪瓷雕
2015-10-21林登山
林登山
凡是到过漳州东山关帝庙的人,一定被屋脊上惟妙惟肖、色彩艳丽的雕塑所吸引。腾空盘旋的二龙戏珠,生动的戏剧人物以及珍禽异兽,让人看了流连忘返。历经数载风雨的洗礼而丝毫不褪色,色彩艳丽依旧,这就是闽南民间传统建筑工艺精粹——剪瓷雕。剪瓷雕在建筑物中是主要的装饰,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闽南地区建筑文化的一种体现,既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时代的印记、历史的见证。
漳州东山关帝庙简介
东山关帝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铜山古城中岵嵝山下,依山临海,气派巍然,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庙宇,且具有明清古建筑艺术价值。
唐总章三年(670),陈政、陈元光奉旨开发闽南,带来了家乡所奉祀的关羽神像香火入闽,作为战士们心灵依托。后来,历代帝王为了颂扬关羽的忠义精神,不断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现存的东山关帝庙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所建,刚开始只是一座单开间的简陋小庙,称关王祠;明正德七年(1512)重建成为一座武圣殿,现庙大殿石柱镌刻有“大明正德吴子约敬送”字句;清康熙三年(1664),清廷对铜山实行“迁界”,关帝庙被焚毁,15年后“复界”,关帝庙就在原址按原样兴筑,翌年告竣。此后历朝皆有重修,至今又经几番劫难而重兴,更是巍峨壮观,金碧辉煌。
东山关帝庙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0余亩。庙宇大殿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大殿和前殿屋脊都塑有“双龙抢珠”及“凤凰飞舞”的瓷雕。庙门“太子亭”为华表楼亭式建筑,为清道光年间台湾嘉义人、太子太保王得禄所捐修,故称。“太子亭”上有各种闽南地方特色的瓷雕图案,正面是“八仙过海”和“瑞兽图”(麒麟、象、狮、虎、鹿、羊、骡、豺)。背面雕塑唐宋故事情节中的120个人像,造型生动,多彩多姿,举目环视,气势雄伟。“太子亭”不但建筑艺术高超,且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它经历500年来所发生的大地震大台风袭击仍然安然无恙,赢得中外古建筑专家感叹不已。
这些现存的剪瓷雕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东山著名本土画家林少丹和民间艺人孙齐家等人施工创作的。林少丹(1919—1993),是福建省著名画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分会首届会员,曾任漳州畫院画师、名誉院长。孙齐家(?—2006),剪瓷雕名家,以博古、花鸟、飞禽走兽和古代戏曲人物著称。孙齐家与擅长雕“双龙戏珠”和“丹凤朝阳”的林少丹被称为剪瓷雕“双杰”,成为闽南剪瓷雕的主流派系。
东山关帝庙是集瓷雕、木雕、石雕为一体的闽南民间艺术博物馆,以其古老的历史和精湛的建筑艺术,成为史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更以深远的关帝文化传承,在海峡两岸架起一座桥梁。
剪瓷雕的工艺特色
剪瓷雕的媒介主要选用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照需要用钳子、木棰、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巧妙地制成各种形状,然后用糖水灰来镶贴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装饰在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壁画等部位。
剪瓷雕分为平雕、叠雕、半浮雕、立体雕。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叠雕则多用于高处屋顶的龙凤走兽、水族飞禽和花卉树木,用一片片彩瓷表现凤毛麟角、红花绿叶,无不栩栩如生;半浮雕多用于表现道具和场景;立体雕难度最大,大多用于古装戏剧人物,像武将的盔甲、文官的蟒袍、才子佳人的宽衣窄袖,采用立体雕效果最好。立体雕须先用硬度强的铁丝或竹篾做骨架,敷上用黄麻茸或稻草茸和着红糖浆拌成的粘性泥灰,打好泥塑坯形,而后再粘贴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剪瓷片。而小件的花鸟鱼虫一般贴好瓷片再搬上屋檐,像“龙”、“凤”等大件雕体则须先将坯形搬上屋檐,再施瓷片粘贴。
剪瓷雕以泥塑为体,捏塑时要稍瘦一些,才有足够的余地嵌上瓷片,泥塑是层层加厚的,直到最后一层时,等到半干状态即可开始粘贴瓷片;粘贴的灰浆成分包括石灰、细沙、麻绒。红糖水和糯米糊,将这些成分与水混合,经过养灰的过程,粘度更佳;剪瓷雕的骨架与泥塑相同,也是在胎体内暗藏铁丝或竹篾;人物头部和泥塑一样,大多也用模印出来,上白釉后进窑烧成。
剪切碗片的工具主要为尖嘴剪,先将瓷片按所需形状大小剪下来,再用平口剪修边缘。用镊子夹住裁剪好的瓷片,插入粘贴于半干的泥塑上,并趁粘贴的灰浆未干时,用镊子调整好方向位置。依各种题材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粘贴方法,如龙头的瓷片以斜角插入,但龙身鳞片的角度较平。贴花卉的技巧也很多,花朵从中心向外张开,每片的角度不同,含苞待放的用曲度较明显的瓷片合成,枝干多以平贴为主(图1)。
剪瓷雕的艺术之美
剪瓷雕艺术融合了泥塑、绘画、雕刻之所长,色彩艳丽,不易剥蚀。每一组作品既有绘画的色泽感,又有雕塑的立体感,既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总体特征,又含有民间文化的成分。纵观剪瓷雕作品的装饰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
1.人物类
剪瓷雕人物的创作大多选取民间流传较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人物,《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哪咤闹海”、“桃园结义”、“三藏取经”等故事里的人物,由于内容浅显,人们一看便知。民间美术创造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文伦理大格局的制约。在工艺技术上不自觉地注重人与物的感情沟通,从而在作品中显示出浓郁的人情味,这是中国美术创造中“求善”特征的表现。在中国民间美术创造的发展历史上,其内涵中渗入的人文观念突出地表现为重视实际选择、重视自身位置和重视人伦感情,归根结底在于对“善”的追求。剪瓷雕艺术名匠孙齐家就在东山关帝庙的庙门“太子亭”屋顶上塑造了120个英雄人物,如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征西、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等(图2),造型生动,千姿百态。
2.吉祥寓意类
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其实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美满幸福,专门为营造“祈福、祝福”而创造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剪瓷雕装饰的题材中寓意性的有:一帆风顺、三羊(阳)开泰、四季平安等;吉祥人物有三星拱照、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图3)等;吉祥花卉有牡丹、莲花、菊花等;吉祥动物有图腾的龙、凤凰、麒麟以及象、马等。在东山关帝庙的大殿和前殿屋脊都塑有“双龙抢珠”(图4)及“凤凰飞舞”,这是闽南寺庙装饰中最常见的。传说龙能降雨,民间遇干旱常拜祭龙王祈雨,后演变成耍龙灯的民俗活动,“双龙戏珠”即由龙灯演变而来的,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同时由于东山关帝庙大都是木制结构,龙能降雨就能起到防火镇邪的作用。
3.辅助纹饰类
剪瓷雕背景的创作多以装饰纹样来表现,一般篇幅稍小,装饰纹样分为独立纹样和附属纹样。独立纹样本身既能辅助、衬托主题,也能成为一个精美的装饰,例如:“金玉满堂”、“松鹤延年”(图5)、“百年好合”;附属纹样则必须依附在某一主体上才有意义,例如:卷草纹、水波纹、云纹、火纹、蔓草花纹、山水、祥云等(图6—图7)。中国古代图案,祥云代表有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这些题材在东山关帝庙都有很好的体现,大多是为了接点收口、填补空白、衬托主题。
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本土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欢,剪瓷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精湛的特殊技艺在今天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重视。这些美轮美奂的传统工艺体现着中华名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如何更为深入地挖掘剪瓷雕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