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方不完美的兰亭砚

2015-10-21瑞霖

东方收藏 2015年4期
关键词:山石兰亭收藏家

瑞霖

说兰亭砚,自然要先讲中国文化史的一个著名典故、一段文人佳话——兰亭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王羲之于浙江会稽山阴之兰亭办修禊集会,与会者都是当时名流,有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41人。曲水流觞,列坐其次,吟诗作赋。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这一雅集为后世文人雅士所神往。《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称“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后人以兰亭修禊情景,或兰亭八景(兰亭、鹅池、流觞亭、右军祠、墨华亭、墨池、御碑亭、曲水流觞)作为砚台纹饰,这种砚称作“兰亭砚”。兰亭砚最早出现于北宋。宋代称为“曲水砚”,因曲水流觞而得名。北、南宋之际的砚学家叶樾《端溪砚谱》云:“砚之形制……曰曲水。”目前存世宋代兰亭砚极稀少,多为明清时期制品。兰亭砚已成定型砚式,多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宽大厚重,六面分别雕刻王羲之等人兰亭禊饮盛况。大致是:砚面上方雕琢写字老者和书童,衬以亭台楼阁;下为曲水拱桥。四侧分别刻读书、品茶、弹琴、下棋、吟咏、高谈等图像;背面刻兰亭序全文或浴鹅。兰亭砚为古砚中重要砚式,备受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喜爱。《西清砚谱》(1991年上海书店重印版)收录有5方,即卷八“宋米芾兰亭砚”、“宋薛绍彭兰亭砚”,卷十“南宋兰亭砚”,卷十三“宋绿端兰亭砚”,卷二十一“旧艧村石兰亭砚”。其实,卷二十中的“旧绿端浴鹅砚”,砚背复手内刻柳溪芦岸,6只浴鹅嬉戏水中,也是表现兰亭砚的题材。皇帝爷和一些大臣都在这些砚上题诗赞颂,难怪兰亭砚历来为海内外收藏家所青睐。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兰亭硯称不上是砚台收藏家。我虽然不是什么收藏家,却有幸购得两方明清时期兰亭砚,只是有些缺失,不够完美。

第一方是明代的兰亭修禊图端砚(图1、2、3),长27.8厘米,宽16.4厘米,厚8厘米。砚六面体周刻兰亭禊饮情景。砚面上方楼台飞檐重阁,有两老者似在伏案作书,神态怡然,旁缀苍松重柳。下为曲水作砚池,上有四桥与外相通。曲水环绕的砚堂,因长期磨损下洼。曲水外山石林木,疏密有致。四边侧分别浅浮雕焚香弹琴,煎茶品茗,围坐对奕,席地吟咏,远望高谈几组人物,行立坐卧,形象生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带左右。背复手深近5厘米,斜坡而下,剔地浮雕垂柳浮云,水渚青蒲、粼纹,6只浴鹅游戏其中。全砚刻划为连环画式,结构严谨,布局得当,人物相顾有情,山石、林宇参差有序,表现了当年兰亭修禊的丰富生动情景。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构图布景近似《西清砚谱》中的“宋绿端兰亭砚”。砚体破损多处,边侧有裂线;墨汁渗入砚石,洗之不去,包浆浑厚,图像稍显模糊,这是年代久远的标志。

第二方,为清代兰亭端砚(图4、5、6、7),长20厘米,宽13厘米,厚10厘米。砚面围边框,框内从下到上浅浮雕山石、桥梁、楼阁、树木,中间为砚堂,稍下凹。砚堂上部围深沟,作曲水状,成砚池。有桥、大树跨沟与外相接。上部中间浮雕高大楼宇,屋内两老者正饮茶论道。上边有一小童正在煎茶。外围苍松翠竹绿蕉。四边墙直下,四角内尖。背平,围较宽边框,浅复手,内浮雕水池;两鹅立在池中游戏,水波荡漾。下有山石,右有垂柳,左有芭蕉、祥云,俨然一幅春意盎然,浴鹅戏水图。砚虽不算大,但却高立厚重(达14斤)。两面构图饱满,景物生动,雕工娴熟,线条细腻圆润柔顺。面、背各有一绿眼。全砚紫色泛青,石质细嫩。墨痕斑驳,包浆自然。唯感不足的是,只有面、背刻图,四边侧光素,未能尽情表达兰亭雅集盛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历来就只有雕刻砚面,或砚面和砚背,四边侧没有图景文字的兰亭砚,此砚即属这一类。另一种可能是,四边原刻有图像,后被磨去。细察边侧,似有磨灭痕迹。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尚待研究。

猜你喜欢

山石兰亭收藏家
向明月
记旅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
山行
山行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可疑的手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