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水的利用节水现状及潜力
2015-10-21张增辉李孟焱
张增辉 李孟焱
【摘要】我国是一个严重的国家,解决水源短缺的主要现存有三种方式:节水、蓄水、调水。无疑节水是当中最为可行和经济的。节水主要有开源与节流,各种开源措施在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同时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修建引水调水工程耗资巨大、耗时费力、同时也会给环境方面带来大的环保问题,给生态带来巨大的反面影响,有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由此比较节流就是一个相对有效可行的途径,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是节流的最有效途径,是解决我国城市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高校 中水 雨水 水资源
我国高校众多,用水量巨大,而且浪费现象严重,虽然部分高校配备有节水设备,效果发挥不是太理想,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高校冲厕、清洗路面、洗车、灌溉等用水都是直接使用自来水,如果把高校雨水收集、中水回收利用,可以减轻供水压力、节约水源、减缓地下水位下降及改善高校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环保、经济、社会效益。
中水雨水利用节水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足年递增趋势,而水源水质却呈逐年递减趋势,这无疑给给水治理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在节水上做文章。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的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一小时可以集到3.6公斤水;一个月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12吨;哗哗响的“大水流”每小时可集670公斤,每月可集482吨。所以,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城市生活用水其损耗是相当惊人的,城市生活用水的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要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挖掘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水中的应用。
所谓“中水”即再生水,沿用了日本的叫法,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中水水质介于上水(自来水)和下水(污水)之间,故名“中水”。虽然中水不能作为饮用水,它可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厕、洗汽、清洗路面、灌溉、景观用水、工业冷却和锅炉用水等。再生水工程技术可以认为是一种介于建筑物生活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之间的杂用供水技术。中水水质低于城市市政供水而高于污染水的排放标准。中水可以作为城市的再生水源。中水的有效回收利用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城市水资源主要着眼于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不重视 城市雨水汇集径流的利用,任其排放。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大量排放雨水带来城市水涝。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城市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我国600多城市中有400多城市缺水甚至严重缺水。虽然在国内有部分雨水收集示范项目,但是没有获得大范围的推广。更多的雨水收集设备和装置处于开发推广阶段,需要强化政策的扶持和扩大宣传影响范围。雨水收集主要有三种方式:1、屋顶建筑顶部汇集2、地面、道路、绿化用地 3、公共场合及运动场
雨水收集的流程:雨水初期弃流过滤-雨水蓄积装置-雨水提升泵房-深度过滤-消毒装置-用水点
(一)高校节水的措施
(1) 自发或者鼓励设置节水机构,加强宣传教育。如郑州大学开展世界水日、节能减排宣传周、节能减排大赛、节水标语校园大赛等活动进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加强节水设施建设维修升级等工作保障节水能力、提高节水效果。
(3)对厕所、水房、餐厅、澡堂等用水场所及时安装、维修、升级节水设备。及时安装新设备,及时维修、升级老设备。
(4)灌溉节水 中国高校占地面积巨大,绿化百分率很高,所以灌溉用水也是高校用水量的一大方向。可以在绿化带根据需要配备较适合的供水节水设备,同时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温度等当地因素适当种植节水型植物。
(二)中水的回收及利用。
众所周知,高校人口众多,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污大户,高校集教学、科研和生活于一体,具有用水人员集中、技术应用先进、排水水质高于普通居民的特点,同时存在很多可以稍加处理就可再利用于校内厕所冲洗、绿地、树木浇灌、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喷水池等各个方面的中水回用雨水再利用的水源优势,实现高校污水、雨水资源化利用,建立节约型高校供水体系已成为迎合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切的要求。
具体的内容包括在高校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需要城市供水的(含自建供水设施的供水),应当配置节水装置、雨水收集装置、中水回收利用设备。具体内容应包含:对于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再建的工程项目需要城市供水的(包含自建供水设施供水),应当配置建设成套的中水回收处理设备。对用水量较小经济等因素不划算的工程应当配备基础设施(管道)和设备的安装空间,以备时机成熟后续的再建。对于要求市政园林绿化用水、建设施工、道路清洗及景观用水等只允许使用经过处理的雨水和中水,不许使用自来水等新鲜水源。对于特殊群体高校可以实行用水价格的调整和改革,从而制定合理独特的价格体系,要合理的拉大自来水和处理后的中水雨水的价格关系,尽量拉大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实现优质水优用,实现水的利用效率。扩大处理后的雨水中水的使用、影响范围,达到市场化产业化的目的,达到节水的终极目标。政府及一些环保机构可以给予相应的扶持与帮助,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环保部门给予宣传教育,达到鼓励中水雨水广泛利用的目标,扩大雨水中水利用的市场需求。
总结:节水最关键的不是建筑节水技术,而是人们的节水意识,人们的用水习惯。据调查,目前这种观念尚未真正有效树立,所以倡导人们将淡水资源当作一种珍惜资源节制使用,呼吁全民节水势在必行。只要采取一项措施或几项措施兼用,其節水效果都将是显著的。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不节约放在首位。在遵循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的前提下,在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在完善的法律体系框架内,以政府为主导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管理、经济、宣传教育及科技的手段和措施,统一管理,科学配置,不仅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解决高峰期缺水问题。还能减少污水排放量,保护环境,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立节水型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贾香香,许新宜. 高校学生用水过程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02)
(2)、齐卫东. 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思考[J]. 教学研究.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