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5-10-21王文波姜喜麟田禾

森林工程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文明问题

王文波 姜喜麟 田禾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的相关概念,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分析了截至2014年底我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同时对创建过程中应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建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对我国森林城市的创建和相关问题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系统;生态文明;问题

中图分类号:S731:TU 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O05X(2015)04-0013-05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提出“森林型生态城”的口号,开始关注城市建设中森林绿地的绿化率。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开创性地提出了城市森林,196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RIC JORGENSEN教授对“城市林业”的概念第一次给出了完整地解释。随后,全球各国陆续开展了城市森林研究。1991年,日本提出“森林城”構想。纠。我国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森林的概念被引入;80年代中期开始,沈国舫等人对城市森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1998年中国林科院主持了“中国城市森林网络建设研究”,2002年,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国家林业局“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成为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战略中的重要内容。2004年11月,第一次召开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贵阳市率先成为“国家森林城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森林城市的创建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促进全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1 基本概念

1.1 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是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和理念,20世纪70年代引入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EERIC JORGENSEN教授认为“城市森林不仅仅指对城市树木的管理,城市范围的地区、服务城市居民的水域、供游憩及娱乐的地区等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区域所有树木的管理均包含其中”。美国Miller研究认为城市森林是市民的居住区及其周围环境中所有植被的综合,是一种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范围可从城市外延到市郊小社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沈国舫教授根据城市森林的特点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解释城市森林是“城市内及其周围的树木与相关植被”,即:包括城市树木、人工绿化群落(以木本植物为主)和城郊森林植被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

1.2 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乡绿化注重协调发展,使森林能够多功能利用和多效益发挥,使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建设标准的城市。我国提出的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内形成城乡统筹发展和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娱乐健身等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12004—2012)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1.3 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与我国传统的私家园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的发展,与欧洲“花园城市”的理念相近,都强调以人为的审美情趣来塑造城市景观。“园林城市”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的审美情趣,是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产物,而“花园城市”则印记着欧洲国度的风情。目前,我们国家所提出和创建的国家园林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也是根据国家住房部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

1.4 森林城市与园林城市的区别

(1)区域范围不同。森林城市包括城区、近郊、远郊及所辖市(区、县)的所有范围,而园林城市范围通常是城区或延及城乡接合的近郊。

(2)构成元素不同。森林城市是以高大乔木以及灌木为主体,以城市森林为主题塑造元素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在城市公园、街头绿地、街道绿化上注重树木的绿化和美化,在城郊建设大面积高标准林带、林网或植物园和森林公园等,形成纵横交错的绿带、林网和水系;而园林城市则追求塑造大面积的乔、灌、草、花、亭、山和水等元素构成的园林小区。

(3)功能作用不同。森林城市以强大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园林城市以独特而别致的景观效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4)管理部门不同。国家森林城市是由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绿化委员会负责实施和命名,而国家园林城市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实施和命名。2森林城市的建设类型 森林城市创建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文化特点的不同,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建类型,主要有以下3种。

2.1 改善环境拓展空间类

森林城市创建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类的占绝大多数,这类森林城市其前身往往是资源消耗型工业城市,过去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通过森林城市创建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尤其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当今,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代表城市有辽宁省沈阳市、本溪市和江西省新余市等。此外,还有一些轻工业生产和沿海工业发达城市过去追求较高的GDP,忽略了生态建设。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积极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是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代表城市有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和江苏省无锡市等。

森林城市创建中拓展城市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容量类,是通过城市森林的建设和发展扩大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这种类型的国家森林城市在每一个创建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是因为创建过程中要进行城乡统筹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但是在我国已经创建的森林城市中最典型代表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和石合子市等。阿克苏市和石合子市所位居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长期受荒漠化、沙化及干旱和大风的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造林绿化工程,森林面积每扩大一份,城市居民的生存发展空间就扩大一块,从不宜人居住的环境变为适宜生活的魅力城市,为子孙后代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 依托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类

依托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的森林城市是借助林业建设完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和美化。其优势是依靠高度发达的城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城市、郊区、乡村统筹规划和统一绿化,形成林带、绿网和水系的有机结合。通过经济林建设全面拉动和促进了城市森林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随经济林面积遂年增加,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形成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例如河南省许昌市,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形成了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借助当地花卉苗木的传统优势进行林木资源培育和发展,依靠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科技兴林、义务植树和加强保护管理等措施统筹发展,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浙江省临安市通过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城区绿化美化工程、兴林富民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实现森林城市创建的要求。

2.3 改变城市森林小气候类

改变城市森林小气候类森林城市,是通过城市森林绿网的建设,改变城市森林小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类型。主要措施是在我国西部区相对干旱缺水的城市,通过植树造林、绿网建设改变城市森林小气候,满足城市绿化的同时,还要避免生态缺水的困难。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等城市。包头市是西部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0mm左右,从我国自然地理区划和植被分区规律是不适宜森林分布的区域,但是从城市建设最初的63棵树发展到国家森林城市,并没有出现造林绿化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的危机,没有出现生态干旱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断改进节水技术,水资源循环使用技术。此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远郊的一些城市绿化借助工厂、企业的废水处理,利用中和水进行灌溉,解决缺水的问题,例如蒙牛乳业总部所在地和林格尔县,利用蒙牛乳业等企业中和水灌溉,使最初的荒漠、荒山变为绿洲。

3 我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历程

3.1 发展历程

“森林城市”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传人我国,1994年中国林学会成立城市森林分会,有人开始在学术和建设实践方面进行尝试性研究。2004年11月,在中国第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授予贵州省贵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中国森林城市创建走出了历史第一步。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75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04-2014年的11年间,我国每年创建森林城市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足见我国森林面积的潜在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如图1所示。

3.2 建设现状

截至2014年底,我国31个省(区、市)已有23个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数量排列前三位分别是河南省、浙江省和四川省,分别建立了9座、8座和6座森林城市,其中省会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有12个,分别是呼和浩特市、沈阳市、昆明市、合肥市、武汉市、长沙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成都市、贵阳市、南宁市,详见表1。

4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注意的问题

4.1 应加强建设过程和成效管理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不应只关注如何能够评估过关,获取国家森林城市这个荣誉称号,而是更要认真规划和整合城市森林绿地资源,师法自然,城乡一体,提升城市森林文化及其内涵,创建生态文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武汉市在创建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提出:不仅要数字达标,还要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前期要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加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贯彻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不断拓展生态林业科学发展空间,使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从资源、质量、文化、经济效果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此外,创建森林城市要处理好增加绿色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基本建设与功能开发的关系;要加强合理构建城市森林景观。

4.2 应加强城市内涵和文化建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要指标达标,更要注重内涵建设。要促进城、郊协调发展,增进人民健康,改善人居环境,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森林城市建设要注重“两个提高”,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国家森林城市是展现城市生态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层次。生态文化是引领生态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内在动力,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的指向结果,生态文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文化体系。

4.3 应注意突出城市建设特色

创建森林城市的宗旨是根据城市地域特色、自然生态规律和乡土植物群落,统筹规划城区公园、园林绿地、防护林带、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城乡森林景观元素,形成在城市的中心区、近郊和远郊和谐配置的“绿色生态网”。因此,以生态学原理保护自然地形、保存原始植被、保留土著文化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的关键。在创建森林城市创建规划当中就要突出城市原有的特色,突出景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城市绿化中讲究错落有差,乔灌草协调,物候交错等问题,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景观多样。安徽省六安市及山东省淄博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规划中就注重了当地特色的森林生态体系、文化体系及产业体系的规划。而洛阳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盲目引入外来种,防护林带形不成网络等问题影响了创建的效果,劳民伤财。

4.4 应加强城市绿地长期管护

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发挥好引导和监管作用,要用战略发展的角度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森林的建设。确立森林城市创建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地位,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地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过程要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统一设计、统一指挥、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管护中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行为。此外,要处理好集中抓与经常建的关系。即,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创建活动,实现经常建設维护的长效机制,应将森林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像抓经济发展那样常抓不懈,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森林城市创建应坚持的原则

5.1 坚持城乡统筹与政府主导原则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应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的原则,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合,形成城乡有机融合、山水城林协调配置、乔灌草比例自然,以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城市绿地网络。同时,应由政府起主导、协调和监督作用,落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创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的民生工程、城市品牌工程。

5.2 坚持生态优先与师法自然原则

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应坚持长期稳定地发挥城市森林的防风、降尘、降噪、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凸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弘扬城市生态文化、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增进市民身心健康的作用。创建过程中以近自然林业和生态学的理念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师法自然,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健康,达到效仿自然,建设自然的效果。

5.3 坚持地域特色与适地适树原则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依据我国自然地理区划及植被分区特色,尊重自然规律,坚持地域特色和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重点采用乡土物种,采取因地制宜,遵循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实施。此外,依据城市主体功能、性质和特点要求,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进行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同时,针对不同造林绿化树种采取适合生物学、生态学要求的技术措施,注重实效,创造相对稳定的群落体系。

5.4 坚持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原则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是立足当前的城市绿化需求,兼顾未来和谐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合理组织空间,科学配置树木资源,增强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满足城市生态系统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无论从城市绿化资源的配置,乔、灌、草、花等植被选择,還是从森林结构模式的设计,都应从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满足人的需求出发,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 结束语

虽然我国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已经走过11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生态文明的理解程度、城市林业与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依靠程度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本文对创建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森林城市的创建和相关问题研究有所借鉴。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生态文明问题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