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2015-10-21莫小乐
莫小乐
摘 要:“空白”,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可以是预习复习,也可以是归纳演绎,体现了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课堂要求。所以,地理课教学的“空白”艺术的研究和探索是当今教育教学追求的主流,是时代的需求。本文从“空白”艺术的作用、原则、实施三方面具体研究,让“空白”艺术能真正运用于地理课教学中。
关键词:地理;空白;艺术
“空白”,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可以是预习复习,也可以是归纳演绎。地理学科实践性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空白”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更为重要,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艺术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让听“天书”的课堂变成有趣的科学小探究,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空白”艺术要求教师角色将由教书匠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一部生动的电影。在“空白”中,教师做好引导角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应用和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个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空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空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空白”艺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必须于备课阶段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角色,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空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课堂效果大有提高。
二、“空白”的原则
(一)求实原则
具体地理知识点或地理现象原理的新授与复习,留不留“空白”,留下的“空白”是“悟”,是“做”,还是“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譬如,自然地理要多“悟”,人文地理要多“记”,而这两门课都要多“做”。至于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悟”透了自然地理,“记”好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学习就容易了,地理学科的“做”也没有问题了。
(二)适度原则
提倡“空白”,讲究“空白”艺术,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如果一味“空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說,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也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空白”应该讲究“适度”,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空白”艺术的要义。
(三)科学性原则
“空白”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实自己,不断丰富“空白”的内容,提高“空白”的质量。这样,“空白”才能在地理课的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展现“艺术”的丰彩。
“空白”是地理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学过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中断,“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空白”艺术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空白”中“悟”
“悟”是领会,是理解,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华。地理课的内容实践性强,一些地理现象、原理十分抽象,例如: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空间性强,知识深奥,单凭教师分析讲解显然不够。在地理学习中还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思考才达到“悟”。
在新授地理知识时,教师应在点化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悟”。譬如宇宙特性中的物质性,教师应该带学生观测星空,然后就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由理论“悟”实践,由实践“悟”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原理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深刻内涵。教师设计教学“空白”,留足“空白”,指导学生,让学生亲身“悟”。
(二)在“空白”中“做”
“悟”的结果是懂,但懂仅仅是停留在对知识表面的理解,是理论。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去“做”。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做”也就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不管老师讲的有多生动,学生把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都不如让学生运用地球仪实验一次。
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组先自主讨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目的和重点自然明确,兴趣浓,课堂效果更高。
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原理的归纳,也应让学生依据“悟”和“做”自己进行,且自己动手构建知识体系。教师的责任只在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去死记硬背,尤其是文理科特征都有的地理学科“背多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练习是“悟”的升华,是“做”的必然。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练习的题量和难度应该有层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定量的选择题、思考题,让学生于练习中发现知识点的误区,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知识点和原理的理解。
有时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课后,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去调查研究和感受,由“悟”到“做”。“做”是学习的根本,是学习的捷径,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悟”,才是知识的主人。
(三)在“空白”中“记”
“悟”、“做”才好“记”,“记”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记”是对旧知的回忆和对新知的记忆,既是巩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够记住,记住了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死记硬背是学习地理的大忌。
重复是记忆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师的重复绝对不是学生的记忆,那是厌人的“复读机”。每新授完一个知识点,应要求学生及时强化记忆。确切的时间和内容,当场抽查。“授予他人忆于自己”,即给别人讲授知识增强自己对知识的记忆,也非常有利于记忆。在这个过程中,“记”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充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陆希舜.中学地理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周益新.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