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市政道路病害防治措施

2015-10-21袁晓飞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病害防治措施

袁晓飞

【摘 要】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给城市交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对城镇道路养护工作提出了新的高要求,道路养护成为关键一步。本文介绍了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质量病害,并且对于这些常见的病害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病害;防治措施

城市是身体,市政道路就是整个城市动脉,行人、车辆交通城市是血液,养护就是对城市的动脉进行经常性保养和维修以预防和消除各种病害,使其结构完好,保证城市动脉应有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使用寿命,保证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保障动脉通行能力及其使用功能。道路的质量通病是血管疾病。本人就针对这些养护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对其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市政道路养护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正是需要养护的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而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因此,加强对市政道路的养护非常重要。

二、当前的道路路面养护状况分析

(1)首先,交流量剧增,加快了道路的老化。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重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其次,随着养护成本增加,职工、增资幅度加大,养老、医疗、统筹费用等负担过重。致使公路养护经费不能适应公路管理养护的发展需要。再次养护队伍不健全,加之个别人员素质偏低。体制不活,难以适应专业养护走向市场化。由于计划经济的理念,事业单位的观念深刻。职工承受的能力很脆弱,因此,彻底改革难度很大。广大群众认识仅限于修路,忽略了爱路、护路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路的使用年限与质量好坏直接与他们的经济紧密相连的重要性。

(2)管理上问题。由于现有体制问题,现存在运行机制矛盾,区管理单位就市管理单位对维护单位提出的一些要求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维护单位自我巡查、自我发现问题、预先解决问题的良好维护习惯尚未形成。目前各单位或多或少都有巡查,但巡查不细致,巡查覆盖不全面,巡查以查处违章争取小工程为主。对设施巡查重视的程度不高。巡查不力直接导致维护不到位、不及时。造成一些设施病害长期存在。在较为复杂、较为困难的地段、部位维护不到位。部分区监管单位对区部分小型挖掘或占用行为进行违法许可,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导致此类挖掘、占用行为无法纳入正常的监管范围。监管缺乏有效的手段,体系不完整。处罚与管理相分离,不利于管理落实。

三、市政道路中常见的病害题及解决措施

1、路基

道路的路基是承重的主体,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经历着风吹雨打与阳光暴晒,常年承受着行车荷载以及各种外界刺激等,这些因素都造成路基破坏。道路的使用品质是由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的。因此,要保持道路完整就必须保证路基处于良好状态。

路基的病害主要有:路基沉陷、边坡滑塌、碎落与崩塌、不良地质与水稳条件造成路基破坏。产生的原因有: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管线沟槽回填不实等。

防治措施:

勘测单位勘测好地质情况。根据勘测的资料,设计单位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和排水设计。施工单位施工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检查并压实路基下面的天然承载力;采用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面,保证达到规定压实度。

对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

2、路面不平整

波浪,瀝青撒布不均形成油垄,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壅包,面层较薄,以及层面与基层的粘结较差,容易产生此此现象;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形成作用下容易产生。

才采取如下防治错治:轻微的波浪可在热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要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一般采取铲平的办法来处治壅包。坑槽处治的方法是将坑槽范围挖成矩形,槽壁应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后,从基层到面层与原结构相同的材料填补,并予以夯实。

3、沥青路面

主要病害有:裂缝、车辙、松散剥落、表面磨光、裂缝松散坑槽拥包啃边。

产生的原因:施工控制问题。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此病害是雨雪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

防治措施:

(1)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

(2)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

(3)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

4、混凝土路面

主要病害:断板、开裂

主要原因: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热胀冷缩;

防治措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路基和基层的密实度、强度稳定性、均匀性。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及配合比。锯缝应及时,在混凝土硬结后尽早进行,不可拖延。另外,板块混凝土的过振,会产生分层离析,也将导致板块裂缝,所以振捣时要注意易产生不密实部位的振捣,防止发生过振产生的混凝土分层。

5、排水管道

主要病害有:管道渗漏,闭水试验不合格;回填土沉陷、检查井下沉以及配件质量问题等。

产生的原因:管道施工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填料质量的不合格、含水量没控制好以及压实机具选择不合理等因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检查井变形,进而引起检查井下沉。

防止措施:1、原材料的把控;2、施工质量、接口质量不合格及受外力作用而导致接口破损;3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与连接管结合缝没能处理到位也会导致管道渗漏;4管道接口不密实。

总结:

道路养护取决于道路施工。我个人认为从道路施工以下几点:(1)抓好原材料。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进入工地。(2)抓好技术交底和工人培训。(3)抓好工序验收;上道工序不验收、坚决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4)增强质量意识。

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市政道路养护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学习引进先进的道路养护管理经验;使用先进的道路养护机械设备。努力为我国市政道路养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年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3]路基路面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病害防治措施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