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拆迁后场地的桩基础施工
2015-10-21赵结
赵结
摘要:城市建筑在翻新过程中原有建筑拆迁后需要重建,拆迁后建筑遗留的工程建筑垃圾和地下建筑、管网部分如何处理不但牵扯新建工程的施工成本,更影响新建建筑物的基础施工质量与进度,特别是对后续桩基础施工的定位与成孔及桩基础施工质量影响更大,这需要投资、设计、施工单位加以重视,科学研究,共同解决。
关键词:拆迁;桩基础施工;钻孔;障碍物
桩基础施工单位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为了便于施工往往希望施工场地为平整后的自然土层,但今后在城市密集区更多的情况是在拆迁后的场地施工,这样就给桩基础施工带来不同的困难,因为拆迁后场地地下情况复杂,涉及到被拆迁后遗留的结构基础、生活垃圾和综合管线等,有的地下室随意拆迁回填建筑垃圾后情况更为复杂,为拟建新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带来更多不便。
在拆迁后场地进行桩基础施工,根据遇到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果原建筑为浅基础或天然基础的情况,原则上应进行彻底清理,但也可结合拟建新建筑物基础形式对不发生建设冲突部分及需要回填部位的原有基础进行适当保留或破碎。在城市密集区及商业区更多情况下新建建筑物体量庞大,并且原有已拆除建筑物地下结构较为复杂,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在涉及到原有场地旧建筑物拆迁工程时,拆迁施工方应将地上地下所有建筑结构,废旧的综合管线,建材垃圾清理干净或集中外运,如果新建建筑物带地下室结构,这无疑是比较好的施工处理方法,但是如果新建建筑物没有地下室,并且在新建筑基础施工完毕后还需大量土方回填,那么前期的拆迁工程就不必增加清理外运的开支,基于这种情况建议拆迁工作可以先完成地上部分,地下拆迁工作结合拟建新建筑物施工图纸基础部分对比拆迁建筑图纸,或现场实际测量放线后采用局部拆迁方法,同时新建建筑预留地下管线埋设的部位也应提前考虑。如果已拆除的原有建筑物基础为桩基础,那么在进行新建筑物桩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的前期工作就更多一些,首先拟建建筑物施工图纸的设计单位在基础图纸正式审查之前应充分考虑原有建筑物的桩基础对新建建筑物是否存在影响,这其中应与建设单位沟通原有老桩是否拆除或拔除,拆除以及拔除后对地基土体承载力影响问题,怎样回填原桩桩孔保证土体密实等问题与情况。另一方面对比新老建筑图纸基础桩位是否有重合和冲突部位,从经济角度考虑能否对原有桩体加以利用,这一点需征寻设计单位意见,因为在这一项目上设计单位可能会增加额外的设计计算工作,可能会对新建筑物方案主体部位进行修改,同时从结构设计角度考虑承台或柱子位置是否需进行调整,具体情况需根据新建建筑物综合分析。考虑到将原有建筑物桩体全部拆除或者拔除的成本及其之后桩孔的回填可靠度的问题,大部分情况还是选择对原有桩体合理利用为宜,这需要新建建筑物设计单位对不同桩体进行综合考虑,对比分析,合理利用,必要情况下对现场进行深度勘察,获取准确实际定位,对原有能利用的桩体进行规范检验,以获取可靠数据。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往往项目急于推进,许多前期准备并不充分,已拆迁工程的基础对新建工程的影响并没有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那么这些隐藏的问题只能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已有原建筑物桩体已经在场地中标记识别的情况较好一些,拟新建工程桩基础施工单位放线时可以明显的看到桩位冲突问题,及时反馈以便提早进行设计变更,调整施工方案;原有建筑物桩体没有在场地中标记的或无法识别的(主要原因是新建和已拆除建筑桩顶标高不同和场地平整原因造成的),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遇到桩位障碍时更应及时反馈,进行设计变更调整,这种无预案情况往往会影响施工进度与成本。对于桩基施工,拆迁后场地浅层,尤其是新建筑桩位周围应禁止工程垃圾与碎石,无论粒径大小与否皆应清除干净,对于较深层无法识别的部位当遇到不明固体造成桩基施工受阻,可考虑更换桩基础施工设备,例如更换特殊钻头,控制钻进速度与压力,将不明固体物破碎或穿透,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如果长时间无法破碎或者钻进,为避免扩孔或塌孔应停止钻孔工作,选择其他方法处理,如果造成反复跳钻或者钻头严重偏位而确实无法钻进,可采用回填原桩孔后由设计指定附近其他部位重新钻孔,遇地下障碍物选择其他点位重新施工时,需用粉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原桩孔。对于已打入部分的预制承压桩,如遇不明固体物无法施工后,桩顶标高到障碍物之间长度超过设计桩长一半,可进行承压试验,符合设计要求承载力后可作为工程桩使用。对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如果新建建筑物设计有地下室时,可以先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施工,然后再开挖基坑内土方及地下障碍物,清理至接近桩顶标高,这种情况下一般固体物较少,然后在基坑内进行桩基础施工比较方便。对于时间较长的大面积拆迁后场地存在大量工程垃圾和生活垃圾,如果拟建新建筑物为非高层且无地下室结构建筑,建议不必采用钻孔桩施工,可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处理,而不必进行拆迁现场的垃圾清运和换土回填,例如可采用工程垃圾碎石夯擴桩加固地基以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在桩位附近无论是表层还是深层一旦发现有机物杂质、水溶性硫酸盐土体建议清除后分层回填夯实粉质粘土后施工以增加桩基础可靠度。如果拆迁现场为地质报告没有预测到的大体积淤泥质软弱粘土、冻土或其他弹性土质,桩基础施工时建议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并与设计单位沟通是否需增加桩长以抵消不利的承载条件。对于需清除工程垃圾并且基坑开挖完毕在进行桩基础施工的场地,如地下水位较高需在基坑维护结构做好,同时降水处理完毕后再进行开挖施工。
目前有的拆迁场地或城区翻建场地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前采用探地雷达设备勘察地下情况,这种设备采用的是利用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的探测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地下障碍物,对于复杂的地下情况的桩基础施工可以尽早避免障碍物的影响,更可以提供给设计人员进行早期设计图纸的调整。基于其能够提供可靠的隐蔽情况,探地雷达设备今后会在拆迁现场的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仅对拆迁后场地桩基础施工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新建项目工程建筑场地土体土层情况需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评估,桩型的选择,桩基础施工工艺,在施工中具体会遇到的诸如桩位偏差,串孔,钢筋笼下不到位,灌注桩堵管,断桩,缩颈,预制桩接桩,灌注桩地下遇溶洞、暗沟地形灌注等其他专项问题应参考桩基础施工规范及其他文件资料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研究。另外在新建项目施工之前,投资建设单位应组织拆迁后场地的桩基础施工单位尽早介入工程实际,协调设计,施工,监理提前组织合理预案,施工单位在充分考虑施工条件的前提下完成并提交施工组织方案,这样才能够保证拆迁后场地桩基础施工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徐佩林 钻孔灌注桩遇地下障碍物的处理 《勘探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9年04期
[2]王俊茹 吕继东 地下障碍物雷达定位探测的技术应用 《地质与勘探》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