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方法探讨
2015-10-21陈留艳左科技
陈留艳 左科技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市政道路事业的大发展。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良好态势,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水平的提高,不仅给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同时,也使我国市政道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施工企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非硬质化路基施工,给企业施工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本文即探析了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方法,希望对施工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方法
1 当前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施工方法相关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
按照问题研究的一般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过程符合问题研究的一般规律。无论对于土木工程,还是对于其他理论问题的研究,概莫能外。但重视理论的研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土木工程领域,尤其如此。当前,我国对于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土地施工方法的理论研究还相当少,在我国市政道路事业已得到极大发展的情况下,理论大大落后于实践;在已有的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方法理论文献中,理论成果已经无法满足市政道路地基施工实践的需要。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方法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是我国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1.2 市政道路地基施工常常不能因地制宜
非硬质化土地的涵盖范围非常广,这就决定了市政道路地基施工中必须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可能影响施工的多种因素,不能盲目施工,以免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例如,如果在市政道路施工时,碰到了饱和的软粘土地基,那么,就不宜采取振密、挤密等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具体选择哪种施工方法,必须根据市政道路地基处理的相关原理、原则以及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来确定。在当前这个阶段,在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缺乏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比较与优化,在很多时候,施工方所采取的施工方案并不是最优的。施工方案存在问题,则即便顺利完成了工程,也会不可避免造浪费,无形之中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
1.3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强度不够
市政道路施工的工程质量,干系重大,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质量是绝对不能轻视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原材料,偷工减料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企业没有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四)市政道路施工机械设备的水平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政道路地基施工机械发展很快,更新换代的时间不断缩短,许多机械类型已经形成系列化产品。但是即便如此,也是与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需要不相符合的。这种差距的存在,导致我国整体的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下降,无法达到国家相关的施工质量标准。
2 选择非硬质化土地施工方法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2.1 道路的性质
众所周知,如果道路等级越高的话,那么道路的平整度也就越重要,也就越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沉降处理办法。道路等级比较低时,可以先行铺设简易路面,待沉降结束以后,再行铺设正式的施工路面。采取这样施工方法的主要目的,一是确保施工质量,二是可为施工企业节约成本。在考虑道路性质这一因素时,路堤设计的高度与宽度也是选择何种处理方法时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路堤是比较宽且比较低的,就不宜采用换填法,采用这种方法,路堤极易发生局部的破坏;反之,如果路堤是窄且高的,则适宜采取换填法施工。因此,道路的性质是旋转非硬质化土地施工方法是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2.2 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所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非常多,比如施工现场周围的噪音、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振动地基等等,这些可能影响施工的因素,都是需要施工方通盘考虑的。另外,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还要考虑特殊环境因素对施工所产生的影响。比如,如果碰到地基特别软的情况,加上路堤的坡度又很高,则可能会引起周围地基的沉降或者隆起。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通过控制剪切变形的方法来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因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也是非硬质化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3 市政道路施工所在的地段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剩余沉降只要不是沉降特别大,即便大到了一定程度,路面就基本不会失去其应有的平整度。但在与构造物相连接的地段,剩余沉降则极有可能造成错台。而且,如果路基没有很好的稳定性,桥台会受到比较大的土压力,在土压力作用下,会引起桥台的侧向位移。这种施工事故屡见不鲜。由此可以看出,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所在的路段,也是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4 路基的状况
市政道路路基包括:市政道路路床、市政道路路堤、路基压实等。影响市政道路路基稳定因素有市政道路路堑、市政道路路基沉陷、山坡滑动等。在路基加固过程中,如果土层浅而薄的话,则只需要简单的表层处理,然后利用换填法构造物基础;如果土层较厚,则应该采用其他方法处理表层。
总之,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因此,路基状况是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3 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施工常用的方法
非硬质化土地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情况非常复杂,根据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的实际和相关文献,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施工常采用以下方法:
3.1 表层处理法
表层处理法适用于地表表面极软的情况。此种方法在不同的地表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称谓,常见的叫法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等。下面介绍常用的表层排水法。表层排水法适用土质较好,但土地的含水量过大的情况。填土之前,在表层开挖排水槽,排除地表的积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
3.2 换填法
换填是以优质土换置劣质土,以确保地基稳定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挖掘置换,一种是借助填土自重或者用爆破的方法将软土挤出进而进行强行置换。此种施工方法比较容易,一般情况下,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施工所设定的目标。两种施工方法比较,人工挖掘置换法要优于后者。置换的材料,笔者建议宜采用粗粒土;粗粒土的优点在于即使浸泡在水中,其承载能力也不会降低。
3.3 碎石桩法
碎石桩法,又被称之为振动置换法,是一种加固地基的技术。碎石桩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个产生水平振动的管状设备,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一边振动一边冲击,待软粘土成孔后,往孔内分批填入碎石等坚硬的材料,制成一根根桩体,从而形成复合地基。采用碎石桩法形成的地基,能够有效提高原有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此种方法不仅有着良好的施工效果,而且造价较低,目前,在高等级市政道路建设中,这种方法较为常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结语: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市政道路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形势下,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维护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非硬质化土地的定义,非硬质化土地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施工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应该如何选择施工方法。笔者的能力有限,但也希望此文對于解决非硬质化土地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