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
2015-10-21顾姚
【摘要】高层建设安全评价就是为了解决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辨析建设工程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并为高层建设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制定一系列预防措施的方法[[23]。建筑安全评价需要安全评价理论和实际经验的共同支撑。
【关键字】高层建筑 施工 安全
一、高层建筑安全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建筑产品的社会影响较大,建筑产品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身的健康安全影响大,并且工程建设活动与一般的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同,整个建设工程受外界环境影响大,项目参与人员复杂,具体的建设操作层面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对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为:
(1)项目建设者首先要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安全事故,找出引发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只有通过了解事故发生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的掌握项目的安全情况,进行项目安全管理的全面控制[24];
(2)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危险源发展情况。施工工作人员是在第一线工作,是与危险源直接打交道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同安全评价的结果挂钩,只有通过安全评价让施工人员完全清楚工程的安全状况,才能保证自己工作的质量;
(3)安全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项目建设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者虽然不是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但决定着项目建设的大方向,影响建设项目发展状况。决策者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可以通过制度管理对项目的安全评价结果进行间接影响。
(4)安全评价能够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建筑施工工程一般规模比较大,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通过安全评价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修改,最终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高层建筑安全评价的程序
建筑安全评价程序的七个主要组成部分:前期准备,危险源识别,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措施,做出評价结论和编制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
熟悉建筑安全评价的各个环节,搜集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提前为每个环节准备好资料。
(2)危险源识别
评估、确认目标,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对危险源进行辨别,对事故的可能性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因素,分析找出有害因素和危险情况以及事故发生的通性和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
通过危险源识别的程序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此时应根据早已识别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划分出不同的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样有利于进行实施评价、能够找出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特征的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所划分的评价单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5)提出安全措施
通过前面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单元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此时应根据技术可操作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提出安全对策,进行安全预警等相关措施的操作。
(6)安全评价结论
做学问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最终的评价结论要根据事实结果进行评价,应遵循逻辑严谨的原则,要做到客观、公正、真实。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编制的安全评价报告应符合安全评价的结论,应具有针对性。
三、高层建筑安全评价方法的建立
3.1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缩写PHA)作为系统设计阶段的危险分析的初始步骤,是进行系统初始危险分析的第一道程序。运用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可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科学分析,得出风险评估结论,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解决问题。预先危险分析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认识所有和系统有关系的状态,现在还具有根据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确定故障树的功能。在系统刚开始运行初期,就应当进行危险分析工作。这样在早期就能确定安全状态,有利于更早的应用于商业模式中去。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得到的结论可以用于制备系统的安全要求、性能和设计手册。预先危险分析是其他危险因素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英国ICI公司就是运用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进行设备概念设计阶段,或厂址选择阶段,或在项目开发过程的初始阶段进行评价风险因素的。
3.2预先危险分析步骤
(1)根据以往处理危险源的经验对现有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做好准备工作,搜集有关系统的生产目的、材料设备等相关要素的有关资料;
(2)事故的发生具有通性,不断总结以往安全事故,将积累的经验教训运用到分析新的施工过程中,力求降低相似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将危险因素对工程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根据影响工程安全事故不同的危险因素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类;
(3)通过预先危险分析对危险元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得出的结论制成预先分析表;
(4)转化条件。根据编制好的预先危险分析表把需要进行危险性分析的危险因素与造成危险元素发生的条件进行转换,把造成危险状态发生的条件同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进行转换;
(5)为了方便危险因素的分级,将进行分析所需要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因素进行排序。
(6)根据分析造成高层工程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出可以采取的必要预防措施。
3.3预先危险分析的等级划分
预先危险分析是需要对事件的危险程度和有害的危险因素以及系统破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的。这就需要在进行评判分析时能够遵循一个标准进行有效划分。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危险性等级划分表,将危险性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
3.4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
我们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将预先分析的结构表示出来。表格的内容和格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很大的变数,可根据预先危险分析得出的实际结果绘制实用性较强的表格。
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往往是以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的表示出结果。当然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根据危险分析元素的种类和性质确定格式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3.5预先危险分析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预先危险分析时,应有针对性的考虑以下因素:
(1)根据建筑施工工艺的特点,对于其中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分析
①工程原料中存在挥发性、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的材料,建筑施工遗留的
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特性;
②进行高层施工时所处的施工環境;
③进行高层施工时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和相关的保护设施;
④高层施工机械的操作规程以及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需要遵循的施工流程;
⑤每个相关专业间进行施工的逻辑关系;
⑥消防栓、消防电梯等其他公共安全消防设施。
(2)进行预先危险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施工机械中存在的危险部位和建筑施工中的易燃材料,如吊装钢筋和木材的塔吊、钢筋切割机、供电用的电缆、油漆、外墙和屋面的保温材料等;
②存在于设备同建筑材料之间的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的隔离设备,如堆放易燃易爆材料之间的绝缘不宜燃烧的隔离物、能够控制爆炸和火灾的灭火消防装置;
③能够影响施工机械设备操作水平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的环境因素,比如像地震和洪水之类的自然灾害、震动、静电、空气湿度等;
④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出现状况,进行紧急维修时的操作要求和规定;
⑤施工现场保证安全施工的辅助设施,如保护网,安全线等装置和设备;
⑥出现火灾时能够灭火的消防灭火设备和现场停电时紧急供电的备用电源。
参考文献:
[1]曾广军.高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建设科技.2012,(13)
[2]林文剑.安全评价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4,(10)
作者简介:顾姚(1992.07),男,陕西汉中,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12建筑学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