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测量中RTK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10-21周春亮
周春亮
摘要:GPS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对高等级公路的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特别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将在公路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RTK 技术的优点,论述了影响RTK成果精度的因素,谈了RTK技术在道路测量中的作用。
关键词:TK技术;公路测量;应用;GPS
在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没有形成前,GPS仅仅用来作控制测量,以代替经纬仪或全站仪。随着GPS设备、技术、功能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特别是近几年来RTK—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已能够实时提供在任意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数据,因而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果RTK—GPS和一般的路线CAD程序共同应用,将真正实现内外业数据共享,从而使勘察设计工作更为快速、高效,并且使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的方法大为简化。
一、RTK 技术的优点
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 、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 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 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 GPS 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 用 RTK 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 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若把 RTK 用于公路控制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完成中桩抄平工作;應用范围广———可以涵盖公路测量(包括平、纵、横),施工放样,监理,竣工测量,养护测量,GIS 前端数据采集诸多方面;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的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 高程);如辅助相应的软件,RTK 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 ,充分发挥 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 1~2s,流动站小组作业,每小组(3~4 人)可完成中线测量 5~10km。 若用其进行地形测量,每小组每天可以完成0.8~1.5km2的地形图测绘,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 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其精度和效率于RTK 测量是无可比拟的。
二、RTK技术的应用情况
RTK 技术定位有动态定位和快速静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 ,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
1.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 的 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动态定位模式在公路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地面线测量等工作。 测量 2~4S,精度就可以达到 1~3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2.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要求 GPS 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的进行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 快速 静态测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 5-10min(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静态测量需要45 分钟 ),在公路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三、影响RTK成果精度的因素
尽管常规RTK 定位 技术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测量技术之一 ,但它的应用受到一些误差源影响的限制,这些误差源从性质上一般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大气延时误差(包括电离层延时和对流层延时)以及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等。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除此之外,还受基线解算精度、基站点位精度、坐标系转换精度的影响,但在RTK 作业中,基线解算精度可以达到10mm+1*10-6D; 基准站点位精度平均在 3cm之内;坐标系转换精度,对于10km 基线在 3cm 以内,动态作业由于测距偏心,天线高误差等,一般在 3cm 以内。
四、RTK技术在道路测量中的作用
1.道路的横、纵断放样和土石方量计算。纵断放样时,先把需要放样的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如:各变坡点桩号、直线正负坡度值、竖曲线半径),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文件,并储存起来,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横断放样时,先确定出横断面形式(填、挖、半填半挖),然后把横断面设计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如边 坡坡度 、路肩宽度 、路幅宽度 、超高、加宽、设计高),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 文件 ,储存起来 ,并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同时软件可以帮助你自动与地面线衔接进行“戴帽”工作,并利用“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通过绘图软件,可绘出沿线的纵断面和各点的横断面图来。因为所用数据都是测绘地形图时采集而来的,不需要到现场进行纵、横断面测量,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而且必要时,可用动态 RTK 到现场检测复合,这与传统方法相比,既经济又实用。
2.道路中线放样。设计人员在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定线后,需将公路中线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采用实时 GPS 测量,只需将中桩点坐标输入到 GPS 电子手簿中,系统软件就会自动定出放样点的点位。 由于每个点测量都是独立完成的,不会产生累计误差,各点放样精度趋于一致。道路路线主要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构成。 放样时,只要先输入 各主控点桩号,然后输入起终点的方位角,直线段距离,缓和曲线距离,圆曲线半径,这样就可以很轻松放样了,而且一切工作均由 GPS 电子手簿来完成。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比起传统的弦线拨角法要快速得多。
3.布设控制网。当RTK 信号受到地形及地物遮挡时可先由 RTK 选 择 信号较好地段做控制网,再由全站仪做加密导线测量,也可以大大提高全站仪的工作效率。
随着公路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公路设计已实现CAD 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 ;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环节,是公路勘测设计“内外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设计技术发展的关键,实时动态 RTK 技术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对等级公路的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重大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对公路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忠谟.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
[2]刘大杰.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3]武汉测绘学院控制测量教研组,同济大学大地测量教研室.控制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