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肉种鸡生产中的环境和设备要求(下)
2015-10-21陈合强
陈合强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2-0015-04
(上接《家禽科学》2015.1期第21页)
2.3 最小通风 无论外界气候条件如何,都必须给鸡舍提供一定的通风,最小通风适用于幼龄鸡群、夜间或冬季。最小通风由定时器调节;使用变速(频)风机控制通风量也是不错的选择。排风扇(通常采用0.91m的风机)的运转由循环定时器的开或关将空气从鸡舍侧墙进风口或屋顶进风口抽入鸡舍。建议采用5min的定时循环,有助于减少舍内环境较大的波动。进风口的开启由负压控制且进入鸡舍的冷空气远离鸡群所在位置并以较高的风速沿着鸡舍屋面流动到达鸡舍暖空气积聚的屋顶位置,将冷空气与热空气充分混合后再下沉到鸡群所在的位置。如鸡舍屋面有结构性阻碍物横向阻挡空气流动的路径,在进风口上方安装导流板,使进入鸡舍的新鲜空气在阻碍物的下方向前流动并到达屋顶中间的位置;如没有导流板,进入鸡舍的冷空气会向下偏离直接到鸡只位置。进风口数量及开启大小应确保达到较高的风速,防止冷空气直接下沉到地面。设定最小进风口时应至少开启5cm大小;如所有的进风口都开启5cm大小,鸡舍内的负压会太低且冷空气进入鸡舍的速度降低,会增加冷空气直接下沉到鸡群位置的风险;在最小通风状态下,并不是所有的进风口都要开启,应只开启部分进风口,其余的进风口都应关闭;所使用的进风口应均匀地分布于整个鸡舍且每个进风口开启大小一致;可采用烟雾测试确定鸡舍以准确的设定;另外一种方法是从进风口开始沿着鸡舍屋面一直到鸡舍中间的屋顶每隔1~1.5m悬挂一根磁带条;两种方法都有助于显示进入鸡舍的空气流动方向,以此表明鸡舍的工作负压是否适合;如工作负压太低,进入的冷空气会直接沉降到地面,此时应减少进风口开启的数量。正确评估鸡舍实际最小通风量的唯一方法是频繁地进入鸡舍进行观察,鸡场管理人员每次进入鸡舍都应观察和记录鸡群的行为、空气质量、负压、相对湿度、冷凝水现象及灰尘大小等情况来评估鸡舍的环境条件;根据这些观察,确定最小通风量是否合适及增加或减少。根据鸡群周龄大小或体重确定最小通风量如表1,雏鸡入舍后第一周,地面位置的实际风速不应超过0.15m/s。
■
2.4 过渡通风 当通风量要求超过最小通风量时,应使用过渡通风方式。过渡通风由温度控制整个过程,随舍温的增加并超过设定要求时,通风系统应设定为停止使用最小通风,开始需要连续通风以控制温度。过渡通风与最小通风的工作原理相似,也是由负压控制进风口的开启,调节进风量、空气流向与风速。过渡通风需要的风机排风能力及通风量较大,且需要更多的进风口。一般来说,过渡通风需要开启足够的进风口以匹配大约使用40%~50%的纵向通风风机。
2.5 纵向通风纵向通风是以较高的122m/min的风速将舍内的温度维持在30℃以下,空气运动本身会对鸡只产生风冷效应,相当于能降低温度5~7℃。一般采用直径1.22m或1.27m的风机安装在鸡舍的末端,进风口在鸡舍的另一端,从鸡舍前端到后端形成较高的风速,舍内空气在短时间内进行交换。当鸡群需要通过风冷效应达到降温效果时,应从过渡通风转换到纵向通风方式。纵向通风可把鸡群产生的热量排出舍外并产生风冷效应,使鸡群的实际体感温度比温控器或温度传感器上显示的温度低。相同风速情况下,年轻鸡群比成年鸡群的风冷效应更大,7周后鸡群的羽毛完全发育,风冷效应也会下降。纵向通风情况下,鸡群实际的体感温度就是有效温度,由很多不同因素包括鸡的周龄、风速、空气干球温度及相对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使用纵向通风时,有效温度是不可能被测定的,因此确定鸡群是否太热或太冷,观察鸡群的行为非常关键。当采用纵向通风降温时,鸡群会向鸡舍温度较低的进风口方向移动,从而造成鸡群拥挤,因此鸡舍应设置一些隔离栏来防止鸡群集中。蒸发冷却系统可改善高温时鸡舍的环境条件及提高纵向通风的效果,通常在舍温超过27℃时启用蒸发冷却系统,其主要有喷雾和湿帘冷却系统如表2。喷雾冷却系统由分布在鸡舍内的喷头组成,通常分为高压与低压喷雾系统两类,为达到最佳的蒸发效果,喷雾管道应安装在靠近进风口的位置,整个舍内另外安装一些喷雾管道;低压相比高压喷雾系统,产生的雾滴较大,会造成垫料潮湿。湿帘冷却系统是空气经过淋湿的蜂窝状湿帘纸冷却,并由纵向通风风机将冷却的空气抽入鸡舍。作为参考100mm厚的湿帘使用1.27m/s过帘风速;150mm厚的湿帘使用1.91m/s过帘风速。鸡舍内相对湿度超过70%~80%时,应停止使用蒸发冷却系统。
■
2.6维修保养 无论使用何种通风系统,最易被忽视的是系统的维修保养。如不能做好如检查风机转速、清理进风口、监测湿帘系统供水状况等日常的基本工作,通风效果会显著降低,从而导致鸡群生产性能降低。任何情况下,鸡群饲养管理中应密切监测和观察鸡只的活动和行为,鸡只可以明显表现出它们是太冷或太热,以便及时调整环境状况。
3 光照
光照是种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通过适当的光照管理在適时日龄和体重达标时进行光照刺激,获得良好均匀的性成熟和最佳生产性能。所有刚孵化出来的肉种鸡均具有光照不应期的特性,即对具有刺激作用的光照时间(较长或≥11h)没有积极的反应。种鸡对具有刺激作用光照时间的反应能力取决于鸡群首先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自然光照或较短的光照时间(8h),对于肉种鸡来说这段时间至少需要18周。由于会造成性成熟推迟、减少产蛋数量及增加蛋重,因此育成期应避免采用较长时间的光照(≥11h)。延长到较长光照刺激时间后,种鸡会产生成年鸡光照不应性,即对较长时间、具有刺激作用的光照时间不会再有反应,此时产蛋率开始下降。不同品系的母鸡对光照程序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光照程序不合理或使用不当,会导致鸡群刺激过度或刺激不足。肉种鸡光照管理的目标是消除年轻种鸡的光照不应性,确保所有鸡只对光照敏感,且能够对具有刺激作用的光照时间积极反应,以各种方法使生产性能达到最佳。
4 设备与设施
肉种鸡的高效管理需密切利用设备和设施。
4.1 栖架 为训练和鼓励种母鸡利用产蛋箱,育成期间在鸡舍内放置一定数量的栖架是一种良好的管理措施。从4~6周开始,在舍内以20%种母鸡的数量,每只鸡3cm的位置放置充足数量的栖架。
4.2 采食饮水位置 种鸡适宜的营养管理取决于饲喂器的采食位置和饲料的分配时间;每只鸡的采食位置由鸡只体型决定,并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环境温度直接影响饮水器的数量需求,在特别炎热的温度条件下,需要补充一定的饮水位置,建议场内储存一定量的饮水以备应急之需。应为种鸡提供充足有效的料位和水位,0~15周槽式饮水器1.5cm、乳头饮水器8~12只/个、杯式饮水器20~30只/个,16周后槽式饮水器2.5cm、乳头饮水器6~10只/个、杯式饮水器15~20只/个。饲喂设备管理不善和饲料分配不均是鸡群产蛋率和受精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4.3 公母分饲设备 公母混群后,种公母鸡应由不同的饲喂系统饲喂。公母分饲可有效地控制种公母鸡的体重和均匀度。公母分饲主要是利用公母鸡头型大小和鸡冠尺寸之间的差异,需要熟练的管理经验及能够适当调整和维护保养的相关设备。
4.3.1 种母鸡饲喂设备 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饲喂设备,饲料应在3min内分布到整个系统,使所有种鸡能够同时采食,辅助料箱有助于减少饲料分布的时间。槽式(链条)喂料系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饲喂设备,每只种母鸡至少应有15cm的采食位置,防止种公鸡偷吃母鸡料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料槽上安装隔栅。隔栅内侧的最小宽度为43~45mm,隔栅宽度可使采食位置降低5%~10%。为进一步限制种公鸡从种母鸡饲喂器中偷食,可在隔栅顶部57mm处横向安装一条铁丝或在隔栅顶端安装塑料管,但隔栅内侧宽度应加大2~5mm,使用横向装置具有额外增大隔栅强度的优势,隔栅宽度应为45~47mm。种公鸡不剪冠,配合使用隔栅和横向铁丝或条形物或塑料管可确保种公鸡无法吃到母鸡料。盘式饲喂系统也是区别于槽式饲喂系统的一种选择,该系统如管理得当可将饲料分配的十分均匀。使用盘式系统时,种母鸡所需的采食位置可以少大约5cm,料盘与料盘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使采食的鸡只不互相干扰,该系统的主控装置必须连续运转,防止有些料盘出现无料现象;运转时应经常检查,确保所有的料盘都能接受饲料,并确保供料系统中随时都有料。盘式饲喂器或悬挂式料桶也可使用隔栅,防止种公鸡偷吃料,使用悬挂式料桶时应尽一切努力减少料桶的晃动。每天都要检查种母鸡饲喂器的隔栅是否有损坏、移位或间距是否符合要求。种鸡采食的数小时内要特别注意进行适当通风,采食过程中,饲喂器周边的温度会上升4℃左右。在炎热季节,此间应特别安装辅助风扇或将温度感应器移到此区域实施更加严密地监测。
4.3.2 种公鸡的饲喂设备 公母分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种公鸡良好的饲喂设备管理和均匀的饲料分配。种公鸡常用的三类饲喂设备有自动盘式饲喂器、悬挂式料桶和吊挂式料槽。每次喂完料后,将饲喂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避免任何鸡只接触,将次日的料量加入,喂料时再将饲喂器放下。无论使用哪种饲喂系统,必须保证每只种公鸡至少拥有20cm的采食位置, 并确保饲料分配均匀;如种公鸡不剪冠,应适当调整饲喂器,切勿妨碍种公鸡正常采食;使用悬挂料桶人工加料时,应保证每一个料桶中的料量相等,并保证料桶不倾斜;经验证明,悬挂式料槽非常适合于饲喂种公鸡,料槽內的饲料可用手均平,可确保每一只种公鸡吃到相同的料量。为有利于公母分饲,应先喂种母鸡料,后喂种公鸡料。应正确调整种公鸡饲喂器的高度,防止种母鸡吃到公鸡料,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种公鸡都能得到相同的料量。正确的种公鸡饲喂器的高度取决于种公鸡的体型大小和饲喂器的设计如料槽或料盘的深度,饲喂器的高度应高于垫料50~60cm,要特别注意防止垫料在饲喂器下方堆积,应经常观察和调整,确保饲喂器正确的高度。避免种公鸡的采食位置过大,否则一些凶猛的公鸡就会多吃多占,种公鸡的体重均匀度就会恶化,造成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随种公鸡数量的减少,其饲喂器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喂料时应经常检查种鸡吃料的情况,确保公母分饲完全彻底。
4.4 产蛋箱
4.4.1 常规式产蛋箱(人工集蛋) 鸡群在转群前或在全程(育雏-育成-产蛋)饲养的鸡舍22周时安装产蛋箱。如产蛋箱可以关闭,在21~22周时应打开产蛋箱的上层,鸡群开产时再打开下层。通常每个产蛋箱分为两层,每个产蛋窝供4只母鸡使用。产蛋窝的规格大约为30cm宽、53cm深、52cm高。产蛋箱的设计应保证通风良好且无贼风。底层产蛋箱的进出踏板距地面垫料高度不应超过45cm,底层的进出踏板向外应超出第二层踏板至少10cm。每小时在鸡舍内来回走动,驱使种母鸡远离墙边或各个角落;将悬挂集蛋滑车经常来回拉动,使种母鸡习惯于这种工作;在整个生产周期都应及时捡起地面蛋或窝外蛋;最后一次集蛋之后将所有的产蛋箱内的种母鸡移出并关闭产蛋窝,防止种母鸡在内栖息,种母鸡在产蛋箱内栖息易导致粪便污染产蛋箱;熄灯后将所有产蛋窝都打开,以便第二天早晨天亮时种母鸡可进入产蛋。
4.4.2 机械式产蛋箱(自动集蛋) 鸡群转入产蛋鸡舍之前,确保所有产蛋窝的内垫都安装到位。每天至少收集种蛋四次,促使种鸡习惯于自动集蛋系统。种蛋传送带和产蛋窝的内垫应定期进行清洗并保持洁净。从产蛋开始至全群淘汰,每天应检查四分之一的内垫,替换或清洗所有污染、破损或陈旧的内垫。如使用传送带刷,应经常进行清洗或更换。对传送带清洗消毒时,要注意确保传送带完全干燥之后再投入使用。自动集蛋系统可减少人工集蛋的劳力。然而,任何自动化的系统都应密切注意监控。应建立日常的工作程序,确保绝大多数种蛋都产于产蛋箱内。必须经常维护保养设备,尽可能减少集蛋和分级过程中机械损坏种蛋的比例。应详细咨询生产制造商有关鸡舍设计和产蛋箱布局的事宜。产蛋箱的规格大约为30cm宽、35cm深、25cm高,应注意种母鸡和产蛋窝的比例,每个产蛋窝最多容纳5.5只母鸡。
4.5 应急设备 设计生产单位时应包括设备故障的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应包括电力电源故障和极端温度报警。如有可能应准备备用系统如备用发电机;若没有配备适宜的备用设备,经济损失和家禽福利方面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4.6 保温伞和围栏 直径为2.1m的伞型育雏器可容鸡500只,热源可用电热丝、红外线灯泡、远红外线或天然气,亦可因地制宜。保温伞设有自动控温装置,可据雏鸡不同日龄调温,稳定可靠,而且伞内外有一定温差,雏鸡可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发育,因此保温伞是平养时较理想的育雏器。在煤炭便宜的地方,也可用火炕、烟道育雏,降低生产成本。育雏初期为防止雏鸡远离热源而受凉,在保温伞周围可用厚纸板或苇席圈起,围栏高45~50cm,与保温伞边缘的距离,依育雏季节、雏龄而异,为70~150cm。通常从第二天起逐渐扩大围栏,至10~14d撤除。
4.7 棚架 目前市场上可供使用的棚架有木制、塑料和竹制棚架三种,以木制棚架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