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与对策
2015-10-21王天航
王天航
【摘 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并介绍了近一年来,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今后在此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建筑垃圾 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建筑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据国家统计数据库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已达70亿吨,其中建筑垃圾约为20-30亿吨。我国俨然已成为世界建筑垃圾排放最多的国家[1]。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起步较晚,现有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都不健全。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占用大量土地,还耗用土地征用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产出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及危害
结合国内行业专家意见将建筑垃圾定义概括为:建筑垃圾是指在建设、拆除、装修和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对建筑物、构筑物本身无用的排出物料。在循环经济理论中垃圾被称为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块、碎石、渣土、废金属、废木材、废塑料等组成。将建筑垃圾经过适当的加工生产出的骨料可重新应用于建设业的建设中,所以它仍然是一种具有价值的资源。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还很低。而在城市近郊露天堆放的建筑垃圾对周围的环境的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破坏土壤
建筑垃圾不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城市郊外堆放。据统计[2],每一万吨(6000 方)建筑垃圾约需占用一亩土地,城市近郊俨然已成为受建筑垃圾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建筑垃圾侵占耕地、航道等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垃圾的存在必将加剧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2)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经雨水浸泡后渗滤出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重金属离子以及少量的有机物。若污水流入江海湖泊或渗入地下,会直接危害水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带来污染。
(3)污染空气
在温度和水分的综合作用下,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分解出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例如,在厌氧环境下,废石膏中的硫酸根离子会转化成硫化氢;木纸板中的单宁酸、木质素会分解出有机酸。
(4)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我国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很低。通常建筑垃圾被送至建筑垃圾消纳场长期堆放。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垃圾散落、扬尘等问题,破坏环境。此外,建筑垃圾中往往混杂着生活垃圾,未及时转移会影响城市的市容。
(5)存在安全隐患
通常在进行建筑垃圾堆放场地的选择时,主要考虑运输的便利性,而忽略了安全问题。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选择施工现场附近作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但因施工单位大多并未采取防护措施,建筑垃圾堆有时会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在城市近郊,首选地势低洼处或者沟渠作为建筑垃圾消纳场,这不仅影响了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且导致水体调蓄能力的降低。
二、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建筑垃圾产量快速增长,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已迫在眉睫。鉴于此,我国少数代表城市出台了一些地方政策,并建设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四川巴中市、自贡市,河南郑州市,湖北鄂州市,重庆市,山西忻州市,江苏连云港市,云南景洪市、楚雄市,江西南昌市,广西贵港市,安徽淮北市、滁州市、黄山市、芜湖市,贵州兴义市,山西阳泉市,广东广州市等18个地方相继出台了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对建筑垃圾的排放管理、运输管理、处置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资源化利用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近一年来,新涌现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主要有大尺度废旧混凝土块体在建筑结构中的循环利用,这是一种将废混凝土加工成直径在100mm 左右,甚至200mm的大骨料直接用于钢管混凝土的技术,节省了加工成本,降低了能耗,目前正在编制应用技术规程。
用移动式的设备加工建筑垃圾一般都是先破后筛的工艺,但是,由于直接将建筑垃圾进入破碎机,加重了破碎机的负担,且效率低。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通过实践,在破碎机前加入了强力筛,先筛后破,将小粒径的建筑垃圾先筛除,然后再经过人工分选出大的塑料布等杂质,再进人破碎机,明显提高了破碎效率达30%以上,同时,减少了杂质的混入,改善了末端骨料的质量。
另外,目前全国正推广海绵城市,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特别是砖骨料非常适合在其蓄水层中的应用,应用量大,价格较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工作。总之,全行业要树立信心,广开思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
三、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建筑垃圾的处理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像道路、给排水、生活垃圾一样也应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市节能减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续健康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不是临时的措施,是新常态事务。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能变废为宝,一举多得,是旧城改造和新城镇建设环境和资源的需要。但在有些地方认识上仍不到位、准备不足、重视不够,缺少规划和建设,处理理念仍局限于传统的简单堆放或填埋,只要有地方能填,就放任去填,甚至就地填高,来回搬家,绝对的短期行为,给下一代遗留一片垃圾疆土,后患无穷。
(2)重视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复杂性
不少地方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很重视,在“十二五”期间也设立了明确的目标,但大都未能实现。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国长期以来没有考虑和规划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在城市基础建設中没有其地位和布局,临时增加,牵扯到规划、土地、环保、原料、运输、工艺与设备、工程应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个环节有问题,整个项目就停滞不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写进文件不容易,落地更难。
四、结论
建筑垃圾综合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相信在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近两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一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莹.我国建筑垃圾排放量居世界首位[EB/OL]. http://www.cnhw.net/html/china/201-
-303/38464.html, 2013-03-01
[2]董晶, 孔德乾.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建设科技, 2012(2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