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维护方法探讨

2015-10-21高志君

工业设计 2015年7期
关键词:土地

高志君

摘 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第一次土地调查的数据已经不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与经济宏观调控的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对土地数据进行了更新。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维护的方法,主要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更新方法与处理方法、“3S”技术的应用等。

關键词: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维护

1 引言

土地是立国之本,也是人们能够生存与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对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状况有清晰的了解,保障土地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把土地调查、统计、登记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断进行完善,我国在2007年7月1日开始在全国展开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并建立了土地调查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互联共享的,能够把国家、省、市、地县四级单位全部覆盖到,并且集地类、权属、面积、图形、遥感影像为一体,是一个信息全面的土地调查数据库。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为了保障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现实性,国家每年都会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及每年的土地调查数据的更新维护应用到的技术包括人力调查、手工测量与绘图、“3S”技术等。

2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更新维护

2.1 农村土地需要更新的数据源

农村土地是指除城市、建制镇之外的土地,地类调查与土地权属调查共同构成了农村土地调查的内容,因此,农村土地调查更新的数据源就是农村土地的地类以及土地归属权。

第一,地类调查,就是对已有的调查资料进行充分的利用,把航空遥感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地图,把《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作为调查标准与依据,对除城镇之外的所有土地的分布、地类、范围、位置等利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对全国的农村居民点、耕地、林地、园地、草地等进行清查,把每类土地的利用现状及分布特点调查清查。

第二,土地权属调查,就是把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调查清楚,把国有土地及国有渔场、农场、牧场、林场等土地的使用状况调查清楚,把河流、铁路、公路的权属状况调查清楚,还需要把其他土地是属于集体所有还是属于国有的情况调查清楚。

2.2 农村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技术路线主要是遵循土地调查的技术流程,在对现有的土地调查数据进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运用网络通信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调查方法采取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土地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存储、分析及应用等。通过此流程,对全国所有土地的面积、类型、分布特性、权属等基本信息有详细的了解,同时也把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单位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起来。

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内外业想结合的土地调查方法,就是在对农村土地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其调查基础底图为正射影像图,主比例尺为1:10000,对现有资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利用GPS等技术,实际调查所有土地的权属、地类等基本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绘制详细的图件,如实填写调查记录表,保障所有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然后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技术,把所有地块的位置、范围、形状等进行数据化;第二,把航空遥感技术实时获取的地面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其中获取的遥感影像特点是多信息源、多波段、多平台,为了提升影像的精度,需要采用基于GPS、DEM的控制点微分纠正技术来纠正影像的几何精度,利用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及航空摄影技术纠正控制点较少的影像。

3 “3S”技术在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维护中的应用

3.1 “3S”技术与传统工作的衔接

“3S”技术就是GIS技术、GPS技术、RS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这些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运用的时候需要与传统的土地调查数据更新工作进行合理的衔接。土地变更调查是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的源头,因此在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的过程中,土地变更是基础数据,因此,数据更新就是对整体流程的梳理,而不是对程序算法的改进。传统的土地变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流程: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就是收集变更证据,准备土地变更调查外业的测量工具、表格、工作底图等;然后是外业调查阶段,就是借助调查基础资料、测量技术等,补测土地的权属界线、境界、变更斑、线状地物等,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地图上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标注图斑属性,填写调查记录表;最后是整理成果阶段,就是量算面积、图斑变更、统计汇总、绘编成图等。

利用“3S”技术实现对土地调查数据的更新,与原有的土地调查工作模式大不相同。依赖于外业实地测绘的传统土地变更调查能够发展成全数字化的室内变更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并且全数字微分纠正系统与数字地形模型的数字正射影像制作能够取代依赖纸质地形图和光学机械仪器的室内转绘成图。全数字化作业模式、GPS-PDA一次成图能够替代传统的内业、外业转绘、清绘及外业补测模式。时空数据库能够取代传统的纸质图件以及卡片式管理模式。

3.2 “3S”技术在土地调查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提取,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的生态、粮食、资源安全,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平稳的发展。“3S”技术应用于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的过程中,具有信息化、数字化、精度高、作业速度快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地数据更新维护的顺利进行。

遥感数据与GPS测量数据的存储均为数字化的方式,并且能够直接输入GIS系统成图,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测量方法中的多次清绘、转绘、调绘所引起的误差累积,并且GIS在成图的过程中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空间分析、提取、综合与修改,具备成像成本低、周期短的特征。3S技术既能对土地类型进行精确的判定,还能为生态环境、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等情况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总体来说,能够有效支持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的技术基础就是3S技术的应用。

4 土地调查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4.1 主要要素数据采集的要求

第一,行政界限的采集要求,在采集之前要先对拐点层进行采集,并检查拐点采集、拐点号的输入正确性,有无漏采的情况等。对拐点采集的捕捉是进行行政界限采集时必须要做的事情,当线状地物是形状界限的边界时,在采集的时候应对跳绘方式进行详细的区分,并对行政界线跳绘的正确性进行严格的检查,主要原因是行政界线有左右跳绘界、不跳绘界、右跳绘界、左跳绘界4种跳绘方式,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区分。外业测绘时发现境界是河流中心,但是因为手绘误差没有沿着河流中心线走的行政界限,需要在采集的时候把河流中心线作为分界线进行采集。

第二,线状地物的采集要求,若是线状地物在村界,可以直接把线状地物代码用村界代码表示,并可直接拷贝村界在原地粘贴。应该分段采集宽度不同的线状地物,对线状地物进行采集的时候需要标上宽度、地类等信息。对线状地物进行检查时候,要对其在经过行政界限的时候是否进行了分段采集进行严加注意,还要检查线状地物的扣除系数、地类、权属性质、宽度等的正确性。

第三,图斑边界的采集要求,这项工作是在线状地物、村界、拐点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主要要求是不能重复采集,也就是图斑边界与线状地物、行政界线等重合的地方以及图廓边界等都不用采集。

4.2 数据预处理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时候要区分好图形数据与建库数据的差别,掌握好质量控制的关键点。生产建库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属性精度及质量,其中面元数据不能采用手工造区的方式,而是要采用拓扑构建的方式,并且地类图斑边界要与地界类重合;对界线与界址点的相接、道路的实交相接等这些需要严格相接的点线面等要用软件的捕捉功能来进行;以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为界的地类界限以及各级行政界限不能对共有线段进行重复矢量化,而是要利用对该段线状地物进行拷贝的方式来完成;要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的规定来构建属性表,需在要求不能为空的属性字段认真、细致地填入相应的属性值,需要防止多余空格的出现。

其次,进行数据预处理的时候要使用具有查错功能的软件,应该保障所使用的软件能对数据的重复面、伪结点、重复线、悬挂节点等实施自行检查,以便对输入数据的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

5 结语

通过对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维护方法的探讨,可以发现要想保障土地数据更新的速度与准确性,就必须借助相应的技术路线与先进的技术方法来开展土地调查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同时,要想对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深入的应用,就必须实现土地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并进行实时的更新,对土地数据有更详细的把握与理解。

参考文献:

[1]杜万顺.浅谈3S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2,(11):69-70.

[2]郭建華.土地调查数据的采集问题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5):233-233.

[3]张欣.省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建库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z1):162-166.

[4]谈媛媛.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模型研究[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5):29-32,36.

猜你喜欢

土地
我爱这土地
“土地托管”让荒芜土地绿起来
圆梦,在这片土地上
艾青《我爱这土地》
土地
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想有一块土地
土地上的骨血(外二章)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