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穿高速公路箱涵顶推施工工艺研究

2015-10-21刘晓丹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8期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

刘晓丹

摘要:文章首先对箱涵顶推施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工程实例,对下穿高速公路箱涵顶推施工工艺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提高箱涵顶推施工质量的同时,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箱涵顶推;施工技术;公路

1箱涵顶推施工技术简介

所谓的箱涵顶推具体是指在公路、铁路、各类地上构筑物的下方,将预制好的钢混箱梁顶入,构建成地下建筑物或是地下通道。

1.1适用条件

该施工技术的适用条件如下:原有的公路或鐵路平交道口无法满足交通安全、车辆畅通的要求,而要将之改建成为立交道口;一些客运量较大的车辆要增设地下通道;桥涵病害处理时,需要增加新的桥涵;某些不能挖开路面的区域。从目前的总体应用情况上看,该施工技术在既有交通线路上增设立交桥时应用的最为广泛。

1.2优越性

箱涵顶推施工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如下优越性:一是施工过程为地下施工,不会导致地上交通中断;二是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由于影响因素较少,所以能够加快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也能获得有效保障。正是因为该施工技术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使其在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下穿高速公路箱涵顶推施工工艺

为了便于本文的研究,下面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对箱涵顶推施工工艺在工程中运用进行论述。

2.1工程概况

某城市快速路下穿高速公路的钢混箱涵分为三节进行预制,箱涵的总长度为45m,宽为2×15m,净高5.2m,三节的单独长度分别为13m、15m、17m。箱涵的断面为两个单箱,顶板与高速公路路面之间的距离为2.1-1.8m箱涵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交角为89°。

2.2水文地质详情

箱涵处的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土层较多且呈夹层状,土体结构的变化非常大,经现场测试后,极限摩擦阻力在30-50kPa之间,承载力在180-200kPa之间,软弱土和液化土是最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箱涵处地下水的类型为浅层,受工程所在地气候的影响,地下水位多在1.0-3.0m这一区间范围内变化。

2.3箱涵顶推施工技术措施

2.3.1箱涵顶推力计算。依据我国现行桥梁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标准,箱涵的最大顶推力可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1)

在上式当中,P代表箱涵的最大顶推力(单位:kN); 、 分别代表箱涵顶部的荷载和箱涵自重; 、 、 分别代表箱涵顶部表面与荷载间的摩擦阻力系数、箱涵底部与土体间的摩擦阻力系数、侧面摩擦阻力系数;E代表箱涵两侧的土体压力(单位:kN); 代表钢刃脚的正面阻力;K代表摩擦系数(一般为1.2)。将相关数据带入到公式当中,便可计算出施工中箱涵的最大顶推力,从而为施工提供指导依据。

在本工程中,箱涵的宽度为15m,每延长米的体积为44.5m?,混凝土的容重为2.6t/m?,由此可计算出每延米箱涵的质量为44.5m?/m×2.6t/m?=115.7t/m;每一节箱涵的质量为:115.7t/m×15m+300t(钢盾构的重量)=2035.5t;汽车荷载取1.1;冲击荷载取1.2,由此可计算出 =1720t(汽车荷载+土体重+盾构顶板上部土体重); 取0.3, =2035.5t, 取0.7,E=1/2( )×HL=396.9t; 区0.7,RA为0。将所有数值带入到式(1)当中可得出P=4440.61t。顶推采用320t的油顶,其实际顶推力约为224t(按额定功率70%计算),由此可计算出油顶的台数为19.8台≈20台。

2.3.2布设基坑。在本工程中,箱涵顶推分为两个箱体,施工场地根据三节预制箱涵的要求进行布设,为了便于施工,作业坑设置在整条路线上桩号较小的一端。在充分考虑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决定采用1:1的斜坡放坡对基坑两侧边坡进行开挖,并在其下设置高度为2.6m的钢混结构挡墙,与滑板钢筋混凝土一并浇筑;坑底的滑板为厚度30cm的钢混结构,滑板下部设有厚度15cm的垫层。为使纵向上的滑板与地基基础之间的摩阻力有所增强,可以每间隔2.0m组偶偶设置一道横向加劲梁。同时为确保箱涵顶推过程中,引道内U形槽的底板不受损害,可在紧靠滑板尾部,并于U形槽底板前端设置一道钢混后背垫梁;抗拔桩可以按照纵、横向间距均为5.0m,直径0.8m,深15.0m的形式进行布设,它的主要作用是施工期间承受压力荷载,使用期间给U形槽提供抗浮措施。

2.3.3降水措施。在本工程中,由于作业坑的底部及推进时箱涵底部全都低于地下水位5.0-6.0m左右,故此在正式顶推作业前,需要采取相应降水措施。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采用如下降水方案:在基坑的周围设置降水井,同时为防止顶推箱处的路基出现沉降,其两侧的降水井根据逐渐变浅的原则进行布设。降水的标准为作业坑箱涵底板以下50cm及顶推箱涵底板下150cm以上无水。

2.3.4滑板施工。在对箱涵进行顶推的过程中,若是从操作不当或是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则会导致箱涵扎头或抬头的情况,一旦此类问题发生,想要进行调整难度较大。在本工程中,箱涵底部处于砂土和细砂的交接层之上,顶推时,极有可能出现砂土粘结在箱涵底板上随箱涵滑动的情况,这种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可通过在箱涵的底部铺设滑板的方法予以解决。滑板可在箱涵预制时,做成厚度为30cm的整体式钢混结构,每个箱体内设置6道滑板。对滑板进行施工的关键在于确保其顶面平整,并使滑板本身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变形、移位的情况发生。

2.3.5管棚施工。在本工程中,箱涵顶部覆土层的厚度仅为1.3m左右,相对较薄,若是处理的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路面随箱涵顶推而产生移动,这样一来,会导致路面断裂或塌陷,从而对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管棚支护技术,以此对土体本身的重量进行支撑,不但解决了土体塌陷问题,而且有效防止了土体随箱涵顶推一起移动。对管棚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用钻进技术,不得存在坍孔,也不可使用锤击等方法,以免引起公路振动。管棚底部与箱涵顶部在入口位置处的距离不得小于20cm,在出口位置处的距离则不得小于30cm。

2.3.6纠偏措施。在本工程中,箱涵与高度公路的斜交角度约为24.2°,其顶推的总长度为52m,由于交角和长度都相对较大,从而使得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偏位的现象,这也是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之一。为了确保箱涵的施工进度,在顶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测量监控,同时,应对顶程、顶推力、吃土量等数值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施工中最大的允许偏差为30mm,纠偏限值为10mm。

结论:

综上所述,箱涵顶推以其自身诸多的优势,在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对下穿高速公路箱涵顶推施工工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中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各种措施的合理使用,有效确保了箱涵顶推施工顺利进行,施工质量也获得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熊春庚.前导法顶进厚覆土大跨度箱涵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5(2):21~23.

[2]饶为国.管棚-大断面箱涵暗顶技术在下穿公路中应用及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4(12):109-111.

[3]肖世国,夏才初,李向阳.管幕内顶进箱涵时外表面摩阻系数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5):274-275.

[4]孙钧,虞兴福,孙旻.超大型“管幕-箱涵”顶进施工土体变形的分析与预测[J].岩土力学,2013(7):102-104.

[5]王飞球,楼晓明,黄江枫.箱涵顶进对基围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3):59-60.

猜你喜欢

公路施工技术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与节能分析
“播放”音乐的公路
家乡的彩色公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Olympic Venu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