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绿色体育建筑理念及有效措施

2015-10-21张俊杰于志刚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绿色理念理念措施

张俊杰 于志刚

摘 要: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绿色体育建筑的现状,从中就绿色体育建筑理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最后提出了绿色体育建筑理念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为未来绿色体育建筑理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建筑;绿色理念;理念;措施

引言

体育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然而,它的环境污染和能耗也是相当惊人的,因此,“绿色化”也成为体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来说,我国体育建筑的能耗比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体育建筑能耗比国外高出40%左右。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国体育建筑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较少考虑基地的生态系统及地域特色,盲目地追求昂贵而夸张的结构形式和过于复杂的体育设施工艺。在建造过程中出现高用能量、易破坏环境、易产生废物以及使用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由于前期的不合理,迫使使用者在运营过程和后期管理维护方面都必须投入高能耗和高经济成本,也必然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鉴于此,本文有必要对体育建筑绿色理念以及相关的设计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1 绿色体育建筑设计理念

体育建筑的生态性已和体育场馆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优秀体育建筑的重要指标。设计者应自觉关注环境资源与建设的平衡关系,从体育建筑的环境设计、功能空间、技术材料等方面体现建筑、环境与人的相互融合,使体育建筑在充分展示美学与力学的同时,能达到节能节耗的绿色化趋向。绿色体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注重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

对待自然环境,应当采取“创造”和“利用”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积极“创造”自然环境,即通常意义上的环境绿化、美化,例如设置生态水面、树阵停车场、利用微地形等;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即最大化利用自然的“风、光、水、土”等可再生资源,如强化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利用,这样不仅减少了环境的负担,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精神。

建筑对基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态度和设计策略决定了建筑与环境是否融合,是否有助于实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回应”自然环境的绿色建筑。

1.2 注重建筑功能的绿色理念

我国现有的体育建筑使用率普遍不高,这就涉及到体育建筑功能的可持续性设计问题。随着社会文化活动的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馆的使用功能已经扩展到休闲、娱乐、饮食、旅游、健身等。多功能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场馆利用率,减轻运营维护期间的经济压力,改变体育建筑历来闲置、靠国家扶持的尴尬境地。因此体育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从而提高使用率。

1.3 注重建筑形式对地域气候的绿色呼应

建筑设计呼应气候,已经成为绿色理念的重要体现。气候因素中的日照采光和通风保温一直是体育建筑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今后的体育建筑通过利用材料、构件、设备等弹性方式来改变建筑的形态,以低成本和适应性技术引入自然风、利用太阳能等,从而不断地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例如全天候开合屋盖、改变空间容量的升降屋顶装置、通风口的可控装置及动态遮阳装置等。因而,建立体育建筑对地域气候的主动利用策略,更能体现低代价、高效率的绿色化设计趋向。

2 体育建筑绿色理念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周边环境品质,体现绿色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绿色理念,兼顾景观及生态敏感性,选择对局部环境破坏最小的施工方式。建筑因周边环境的塑造而形成自身的秩序和结构,而基地也因建筑低姿态的介入获得了新的形象和意义,使其环境品质提高。

大量小型体育建筑已经表现出融合自然环境与地形特征的形态设计,例如校园中的训练馆、结合山地地形的体育会所等,经常利用其场地特征进行形态创造,以返璞归真的态度将体育建筑的身躯隐伏在良好的环境之中,这种低调的形式保留了环境,并保证了体育建筑空间的良好尺度。以设计“水立方”而成名的澳大利亚 PTW 公司在悉尼理工大学设计了一座多功能运动馆,它坐落在大学城的绿地公园下面,利用地下砂岩形成一个“下沉式庭院”。

而对于那些巨大的体育建筑,其庞大的形态会对自然生态或城市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巨大压力,甚至是破坏。但也为这些原本荒凉的场地带来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生态机遇。当代体育建筑设计经常结合周边环境,为当地打造出体育公园,大量增加了绿地率,并在原本荒凉的场地环境中通过栽植疏林、引流水系、营造缓坡地形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将下沉和草坡作为体育场形态设计中的共识与策略,以此来减小建筑体量,增加公共空间的绿化,使得依托环境的体育建筑不再是庞然大物,而是展示出亲近自然、亲近人类的一面。

2.2 加强建筑自身形象,实现自生能源理念

建筑设计者应该以最经济的设计和材料成本建造出符合当地气候和功能要求,又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形态。相对于钢筋、水泥等材料的繁琐,循环使用具有典型地域性特征的木材材料的理念正在得到推广,如在北欧、北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人们以当地的丰盛木材大量作为体育建筑的建造材料。例如,温哥华里士满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这一富有影响力的成功案例,其屋顶材料大部分来自被松树甲虫杀死的林木,这些木材与钢结构架设出100m 跨度的波浪型屋顶,部分木质结构可以移动,以便让人们在美好的自然景观中欣赏比赛。整个建筑外部的蓝色特殊纤维板的深浅程度完全随着日光的强度及角度变化,以调节滑冰场室内的温度。同时,设计者在场馆中选择了符合多功能要求的地面材料,使得场馆还能提供训练、零售店等公共服务设施,这对于当地潮湿寒冷的冬季来说,将大受普通民众的欢迎。

2.3 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绿色舒适感受

体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在采光、通风、声控等方面的要求比常规建筑难度大、复杂度高。从薄壳结构到悬索结构、活动屋盖和薄膜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的使用,实现了体育建筑室内大面积的天然采光。采光量可以考虑赛时与赛后利用的不同功能需求,根据需要对遮阳板进行调节,并采取多层次构造。在引入新鲜空气方面,设计在兼顾建筑功能和结构的同时,可以在看台及其他空间安排布置可以活动的百叶,利用空气的流动,来提高整个体育馆的空间舒适度。例如,广东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就是一个通过精心建筑设计使室内环境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又兼顾了合理的功能和结构的优秀案例。体育馆由三个不同尺度的穹顶组成,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建筑形态宛如三颗水珠滴在绿色的地面上。场馆之间通过连廊形成整体。受中国传统建筑中斗拱结构的启发,体育馆由等高线形环梁层叠形成。自然光线可进人体育馆内,节省室内人工照明能耗。等高线形层叠屋面之间有可开启式窗扇,以增加室内外空气流通。传统的斗拱结构和高科技网膜结构共存,建筑全新地再造了蕴涵文脉的显性形态。

4 结束语

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的今天,进行體育建筑设计必须坚持绿色的可持续设计观。建筑师应将体育建筑视为一个“有生命、有呼吸”的生态系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为城市增添富有魅力的一笔。

猜你喜欢

绿色理念理念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用心处事
论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运用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