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2015-10-21尚银腾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9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产生原因混凝土裂缝

尚银腾

【摘 要】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很多,系统性的对其进行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探讨新时期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这项系统性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而后又深入分析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基本原因并就裂缝特点做了一定程度的论述分析。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混凝土裂缝防治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特点、防治策略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研究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质量通病就是裂缝。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需要浇筑很多混凝土,如果建筑混凝土裂缝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甚至一些裂缝还会会引起建筑物的倒塌和损坏,一旦建筑物的实际功能遭到破坏,将会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载荷能力、抗压性能以及耐用性等,从而减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自然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因此,我们分析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2.1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形成的主流原因

现阶段,能够被广泛认可的发生裂缝的原因是发生变形、沉降不均和负荷等。因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形成裂缝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沉降不均、混凝土变形与混凝土的流态有密切关系,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大,混凝土的沉降变形发生率就越大。很难在裂缝发生的时候准确判定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另外,由于温度的不同,在硬化混凝土过程中,水分蒸发量也不同,在早期就会导致混凝土发生干缩裂缝现象,这就违背了混凝土配备模型的初衷。

2.2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自身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和水沙细度、水泥用量、体积形状、矿物成分、实际施工设计密切相关。当水泥用量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混凝土超限收缩现象。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裂缝也存在密切联系,若是楼板配置中钢筋太大、含钢率太小,就降低了整体抗裂性,楼板的厚度较小,裂缝就较容易发生。若是水沙颗粒太小,且凝结、水化过程较快,则使其在空气中的干缩空间较大,致使裂缝产生。同时,由于混用的水泥品種不同,也会因具有凝结速度不和一致不同的收缩率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特点分析

住房建设中最常见的裂缝在墙上:阶梯形状裂缝顶部垂直和水平结合处。斜裂缝的产生的每一层窗户和墙角落的窗口也会有,在钢筋混凝土柱和砌筑墙相结处也很容易产生纵向裂缝。所以说,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薄厚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裂缝;建在地质差,长高比大,整体刚度差的房屋建筑纵墙两端出现向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口呈八字裂缝,且裂缝的上部不小,下部不大,其裂缝呈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这种裂缝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重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在多层房屋建筑物当中,低层窗台过宽时,也会出现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使地基不均匀沉降,窗台在地基反力的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引发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在房屋高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或较重的交汇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位,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位倾斜;此外新旧基础低面的比值应小于0.5~1,否则由于新建房屋的荷载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的墙体出现裂缝。因此相邻高层和低矮住房建设,应该在第一个高体重、低光后的原则组织施工,否则将导致较低的住房墙壁裂缝。

四、新时期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止策略分析

4.1 采取措施避免地基出现不稳定沉降现象

首先需要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提升工程施工基础的刚度与整体性。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根据施工地址的实际地理状况、建筑工程施工结构的特征、建筑物承载特点等方面使用合理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作用;合理布局设置横墙,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总体刚度。建筑形状应当尽可能保持整齐与规则,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结构形式;如防止设计过长的大规模建筑,必要时应当设置相应沉降缝;尽可能防止建筑高落差太大,必要时在建筑高度变化位置设置相应沉降缝;

4.2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通常是由水泥的水化热,所以它是有效的和有效的控制水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很常见,是裂缝产生的多发位置。首先,在混凝土的内部放置循环式的冷却水管,把混凝土内部热量释放出来,实际施工过程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加入冷水,控制内外温差保持在25℃内。其次,需要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在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同时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水化热。

4.3收缩裂缝的控制

因水泥成分、沙石造成收缩裂缝,浇注前,要仔细阅读水泥配备的相关成分表,通过水化试验,控制变量法,调整水灰比和沙粒粗细,以力学进行测试,选择最佳配置为防止发生水分过快流失现象,控制收缩裂缝主要是对湿度进行控制,使构件、结构湿度的保持稳定。混凝土浇注好后,进行表面抹压,并控制抹压力度。

4.4.施工中裂缝的预防

施工中常发生拉裂混凝土现象,建筑块体若需要运输,则要设置垫木加以固定,混凝土的板材要妥善处理。对预应力管桩等各种构件,孔中心的管腔应合理预留。若是环境难以保持水分,如大风和高温等,就必须结合当地天气情况延长养护时间,并进行覆盖、洒水等。在浇注混凝土的早期,以确保水损失最小化,应该浇水维护水把塑料薄膜和稻草,稻草包覆盖。因此,在浇筑前要充分湿润模板,拆模时防止产生较大偏动,使拆模过程保持平稳,这些操作必须在平整坚实的平面上进行。在易裂边缘合理设暗梁,提高其配筋率,使混凝土具有更大的拉伸极限。吊装模块,应以配置脚手架固定,为加强固定效果,应配置牵引绳。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统计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都采用的是混凝土施工,从这个角度出发,混凝土施工中如果产生裂缝现象将会大幅度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寿命。从实际出发,系统分析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原因很复杂,其影响要素也是多种多样,像是材料和施工技术等等都是影响的要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该项系统领域,综合性的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防治。笔者从事该方面系统研究多年,本文是一些心得体会所在,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詹树林. 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05:727-730.

[2]方仙梅.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分析及防治[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0-21.

[3]徐惠萍.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与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2011.

[4]张庆华. 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和防治技术[D].河北工业大学,2013.

[5]陈国勇.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墙体变形裂缝防治研究[D].天津大学,2005.

[6]张声.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技术[J]. 山西建筑,2005,05:87-88.

[7]周云川. 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裂缝防治[D].昆明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产生原因混凝土裂缝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